第161期 科技、創新與福利服務(2018年03月)
從權益保障觀點檢視國內外老人虐待評估工具
壹、前言
一、背景與動機
我國自 1993 年,老年人口占總人口比率超過 7%,步入高齡化社會。並且,伴 隨少子女化及國人平均餘命延長,老年人 口比率不斷攀升。截至 2017 年 11 月,我 國老年人口占總人口比率為 13.8%,更已 超越了幼年人口占總人口之比率 (13.13% ) ( 內政部統計查詢網,2017)。依據國家發 展委員會 (2017) 指出,我國老年人口占總人口比率,將於 2018 年突破 14%,邁入 高齡社會。老年人口數量持續成長,意味 者老年人的經濟安全、醫療保健、居住安 養、長期照顧、教育休閒、心理與社會適 應等諸多面向需求和議題之重要性愈加不 可忽視 ( 黃源協、蕭文高,2012)。然而, 在應受迫切關注的老年人諸多議題上, 有一項議題橫跨其中,不僅是國際肯認的 人權議 題、法律改革議 題、世界衛生組 織 (WHO) 指 出 的 健 康 問 題、 與 經 濟 安 全 相關的問題,更是國家應介入的安全保障(Barnett, Miller-Perrin, & Perrin, 2011), 其便是「虐待 (abuse; maltreatment)」問題。
從衛生福利部統計處 (2017) 所列我國家庭暴力事件通報案件統計中,近十年的 老人虐待通報案件數量占所有案件類別之 比 率, 從 2008 年 的 0.03 %, 一 直 到 2015 年提升到 0.05%,其後平均為 0.06%。這 樣的數據成長顯示出,越來越多老人受虐 或疑似受虐之案件被通報入保護體系中。 然而,在實務上,老年人族群是一個充滿 異質性的群體,有著身體健康狀況與認知 功能歧異的老年人個體。國外文獻指出, 身體疾病與認知功能損傷程度越高的老年 人,受虐風險也越高 (Elder abuse, 2016)。 換言之,健康狀況越差、失能程度越高的 老年人,其行為能力與表達能力的失功能 情形也越嚴重,代表著這樣的老年人更 加無法為自己陷入受虐的處境中發聲。再 者,實務工作中的專業人員經常於評估 老人是否處於受虐當中感到困難 (Donder, Witte, Brosens, Dierckx, & Verté, 2015),倘 若專業人員在判斷老年人是否屬於老人受虐之案件,沒有一套系統性與客觀的標準化受虐程度評估工具,而是各專業人員依 據大概的評估面向進行規範性需求評估, 那麼這樣的主觀性,可能會導致不同的專 業人員評估結果有所差異,如此缺乏信度 的老人受虐程度評估,不僅是將人命關天 的重責與壓力全拋在負責評估的第一線專 業人員肩上,且受到最大犧牲的,仍會是 那最弱勢、無法為自己發聲的老年人權 益,這樣的結果相信不會是主張維護案主 權益的社會工作專業所能夠接受的。
因 此, 標 準 化 且 以 證 為 本 (evidence- based) 的老人虐待評估工具,其重要功能 之一是替老年人發聲以確保其權益,對於 身心功能失能程度嚴重的老人尤顯重要, 這是由於評估工具的結果,可能影響服務 對象後續所會接受到的服務;而能夠篩檢 老人受虐風險的工具,更是對早期發現並 採取措施以預防老人落入受虐情境具備積 極 的 意 義 (Donder et al., 2015)。 當 前 國 內 外文獻已有討論及開發許多不同的老人虐 待評估工具,其目的可視為在保障老人權 益與福祉,免於老人遭受暴力對待循環, 抑或在尚未發生暴力前的預防。職是之 故,不同工具在設計與內容上是如何展現 對老人權益之保障,意即評估工具是如何 作為一種倡導方式,以相對客觀與科學的 方法來反應老人所遭遇的處境,則是本文 所欲探討之焦點。
本文在此先敘明內文對於老人虐待 評估工具用語之指稱。老人虐待評估工具 依適用時點之概念,可區分為在虐待事實「發生之前」 的「受虐風險篩檢 」,以 及虐待事實「發生之後」的「受虐程度評估」。是故,本文為避免二者在用語上容易混淆影響理解,因此以「受虐風險之篩 檢」來指稱虐待事實發生之前 ( 事前 ) 的 時點概念;而以「受虐程度之評估」來指 稱虐待事實發生之後 ( 事後 ) 的時點概念; 而「老人虐待評估工具 ( 或簡稱評估工 具 )」則作為涵蓋受虐風險篩檢工具與受 虐程度評估工具之統稱。
二、研究目的與問題
本文旨在瞭解當前既有之國內外老人虐待評估工具對老年人權益保障之體現方 式,並提供後續各界對老人虐待評估工具 發展之參考。據此,本文將採文獻回顧與 分析方式,從國內外已發展之老人虐待評 估工具的文獻中,探討並回答 ( 一 ) 不同 工具包含哪些老人虐待類型?以及 ( 二 ) 如何界定老人受虐風險或受虐程度? ( 三 ) 老人虐待評估工具如何展現對老人的權益 保障?期待從既有已知的老人虐待評估工 具中,汲取不同量表的內涵與經驗,獲得 更廣泛與多面向的啟發。
關鍵詞:老人虐待、評估、篩檢工具、權益保障
作者:嚴慶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