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

第155期 本土化、國際化與社會工作教育(2016年09月)

由社區工作實踐經驗省思社區工作教育

社區工作是社會工作直接服務的三大方法之一,與個案工作、團體工作並稱。但是,徐震老師-這位見證臺灣社區工作發展歷史的重要人物-卻指出「社區工作」在教學與實務運用上,與個案工作、團體工作相較仍為最弱,惟隨著社區工作發展的演變及幾項新興起的社區實務工作,或者會給「社區工作」帶來一些轉機(徐震,2005;莫藜藜,2007)。事實上,臺灣社區工作教育的發展與臺灣社區工作的歷史軌跡有極大相關性。徐震(2001)於「臺灣社區工作的過去、現在與未來」一文中寫到:

…臺灣於民國五十四年由行政院頒布《民生主義現階段社會政策》,將社區發展列為現階段社會福利七大項目之一,是為我國應用社區工作方式,推行社會建設之開始。民國五十七年行政院制定《社區發展工作綱要》,五十八年實施社區發展計畫,以社區基礎建設,生產福利建設,精神倫理建設為內容。民國八十年內政部修訂《社區發展工作綱要》,明定社區發展協會為法人,並擴大其服務項目。民國八十四年內政部舉行全國社區發展會議,以“社區發展的再出發”為題,重新確立社區的新方向為建立民主的與安樂的社區並推展多元的與全面的服務。…前總統李登輝先生於民國八十三年提出“社區意識就是生命共同體的意識”,同年,行政院文建會提出《社區總體營造計畫》。目前,內政部在推動“社會福利社區化”、教育部推動“社區大學”,足見“應用社區工作方式以推行社會建設”之觀念,已逐漸為社會所接受…。

若以時間序列可將臺灣的社區發展工作分為:前社區發展時期(1945-1969)、社區發展蓬勃階段(1968-1982)、社區發展組織社團化(1983-2011)、社會福利社區化(1995-2011)、社區總體營造(1993-2011)等時期(林萬億,2012)。而隨著不同時空背景、社會、政治、經濟環境等變化,社區工作的政策也從「社區發展」、「社會福利社區化」、「社區照顧」、演變到今日的「社區總體營造」、「健康社區六星計畫」,這些演變也讓我們看到社區工作的發展趨勢:

1.主導方向改變

過去由政府主導,「由上而下」全力動員的社區發展走勢,已朝向為「由下而上」的地方發展模式;

2.重視內涵不同

越重視文化、生活品質的提升,越鼓勵人民參與,也越重視社區認同(林萬億,2008);

3.社區結構變遷

過去以「血緣」、「地緣」定義的社區已然沒落或解組,「事緣社區」、「虛擬社區」興起(徐震,2001;莫藜藜,2007)。

4.多種專業參與

過去由社工單一專業從事社區工作的情形已不復見,現今社區工作已是各部門、多專業「合作共融」的發展模式。

以上發展趨勢是否如徐震老師所言“足見應用社區工作方式以推行社會建設之觀念,已逐漸為社會所接受”?本文將以筆者在地方政府從事社區工作的實踐經驗做反思,或可做為社區工作教育與實踐者的省思參考。

 

附加檔案下載
查看更多
發佈時間:2017/09/21
網站導覽 購買資訊
:::

衛生福利部社會及家庭署版權所有 Copyright c All Rights Resserved

115204臺北市南港區忠孝東路六段488號12樓|聯絡電話:02-26531949| 署本部位置圖

建議瀏覽器:Chrome、Firefox、IE10以上版本(螢幕最佳顯示效果為1280*960)

目前瀏覽數: 38787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