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期 健康照護與社會工作(2011年12月)
藥癮人生NEWS家庭支持全方位生活軌道計畫成果調查分析
現代監獄最強調的功能就是在於矯治人犯,不僅在於消極地使犯罪人不再犯罪,更須積極地激發收容人良知良能,誘導其改過遷善,糾正其不良習慣,培養其遵守社會規範的精神。希望能化除收容人的惡性,使其回復良善,以教育培養其道德、知識,以根除其反社會之不良惡性。因此監獄的功能並不只是消極的制裁,而更應該積極的幫助收容人在承擔自己的過錯並付出代價後,能夠有重新站起來的能力,並能立刻與社會活動接軌。
然而,收容人在監獄中接受著威嚴的統治與管理,思考及行為被限制下,除了因罪入獄對其所造成的身心剝奪外,出監所後要面對他人異樣的眼光,害怕社會大眾對自己有所歧視,不知如何增進人際互動關係。Vaughn、Deng和Lee (2003)研究臺灣戒治政策成效指出,個案在完成戒治回歸社區生活後,經常碰到許多問題:例如生活的安排、朋友或家人是否也吸毒與生活上的適應,這些問題都會影響其戒癮成功的可能性。此外,他們出監後更擔心不知道如何與家人相處,及工作難以尋找的問題,近年更因管區警察緊密追蹤,將其身分曝光,接踵而來的標籤與污名化,使其無法在社會容身。確也讓第一線工作人員有所警覺,除了收容人本身的復原力外,亦深切感受到家庭與社會的接納,著實是收容人走出監所後是否能夠順利回歸社會,重新安排自己生活的最大動力。
阿德勒學派的哲學基礎說到:人的行為是有目的性,所以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目標,人是社會性的,能夠與他人互動,社會興趣是對他人的一種關懷,在與他人合作中會表現出來,所以心理障礙的人會缺乏社會興趣。每個人可以經由對自己與對他的環境,以及個人的成功經驗,創造屬於自己的獨特生活理想,強調人是統一體,是不可分的整體,人有自己的主觀意識。人格是環境與遺傳的交互作用的結果,但是個人可以決定自己的行為,外在的不良事件都不是影響個體發展的主因,個人對外在事件的知覺與反應才是直接的作用力量。
據此,筆者以阿德勒學派為基礎,設計了「99年藥癮人生NEWS家庭支持全方位生活軌道計畫」活動,希望可以透過六次的團體活動,以團體動力的力量,讓每一位成員可以找出自我的定位及自我出所後的生活能力,進而回歸現實生活,提早為出監銜接社會作準備。
這項方案係99年由「臺灣高雄戒治所」(100年更名為法務部矯正署高雄戒治所)與「高雄縣政府毒品危害防制中心(轉介服務組)」(100年因縣市合併為高雄市政府毒品危害防制中心)共同合作辦理,在高雄縣政府毒品危害防制中心(轉介服務組)策劃下,提供專業個案管理師,於受戒治人出所前入所進行銜接服務,相信可以大大減少其出監所時的茫然、徬徨,降低重回犯罪行為的漩渦,瞭解自己在踏出監所那一刻不是茫然的開始,而是重新開始,適於社會生活,掌控人生方向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