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

第155期 本土化、國際化與社會工作教育(2016年09月)

認同社會價值嗎?透過對社工系一二年級學生的調查來檢視

首先從三個事件,分析為何有此文章。

先看二十年前發生的一段往事。在葉金鳳女士擔任內政部長(86年5月到87年2月)時,她邀集十幾位社工系的老師商討如何推動社會福利,每一位都振振有詞。輪到我說,一向愛做烏鴉的我提醒:「大家都言之成理,但這麼多的事要由誰來做呢?我們不可能寄望每一位社工都長期加班,持續犧牲奉獻。」

「事在人為」這句成語有兩方面的意思,一是只要人有信心,事終究可以完成。社會工作此種職業的理想性高,的確已經有許多事就靠著此種信心有了很好的進展,幫助了無數人。但「事在人為」的另一個意思說明基本的限制,要靠有意願又有能力的人來做事,事才可能做得成。

再看2016年發生的另一件新聞。5月底,輔仁大學哲學系今年申請轉出的人數高達57名,相當於一個班級,為歷年之最,轉走的學生多以「學非所願」為理由。系主任在臉書發文〈一個令哲學系最不堪的日子〉,他說:這些轉系的學生在申請入學面試時,都展示對哲學的愛好,如今看來就像詐騙集團一般的伎倆。個個在申請入學面試時,努力在老師面前以如簧之舌,展示對哲學的愛好,描繪將來四年學習的讀書計畫。這已經不是少數個案,而是家長與學生共謀騙取進入該系資格的方程式。此事件引發廣泛的討論,有很多面向值得省思。

我想到自己多年來的面試考生或閱讀高中生申請大學所撰寫的服務學習心得或施予社會學科性向測驗等經驗,學生總是強調自己多麼有愛心,多麼樂於助人,對於社會正義公平的實現多麼重視。但沒多久,上了大學,進了社工系,卻不像昔日所寫所說的。

輔大哲學系主任氣憤許多學生把該系當作跳板,並不是真正愛哲學。其實,社工系的老師也心知肚明,今日坐在眼前的學子,畢業後會做社工的,並不多。會持續從事社工專業的,少之又少。原因之一是:只看社工的助人、愛心,當然都好,問題是還有好多值得努力的價值,助人與愛心,絕非最優先的!

數以萬計的人走在社工學習及服務的道路上,但試問學習者的表現如何呢?實際從事社工的表現又如何呢?你我必須承認:問題多多!學生的學習態度與工作者的服務精神常令身邊的人失望。學生懶散學習、一心想轉系卻不一定轉得成、隨便做實習......,畢業後只有少數人投身社工領域。即使做了社工,表現未達期望,因而流動率高。造成這些現象的原因眾多,但不可忽視的是社工自身是否激勵自己,是否有強烈的價值去實踐社工?

第三,從本刊的歷史來看,本刊從66年創刊,至今出版155期,以「倫理」為中心議題的有第20期探討社區倫理,36期探討家庭倫理,86期專門探討社會工作倫理。但從未有一期的中心議題是「社工的價值」,價值顯然被忽略了。另一方面,「事在人為」,各種社會工作都需要由社會工作者來推動,社工的人力必須正視。本刊在27期探討社區發展人才的培育,38期探討社工員的角色與功能,51期討論人的因素與社區發展,76期探討社工如何成為福利服務的尖兵,129期專門討論社工人力。因此我試著針對價值有所反思,透過我個人的多重角色去檢視。

我主要的角色是社工系的老師,也曾擔任社工教育學會的兩任秘書長,非常關心教育方面的情況。檢視本刊,第61期討論社工教育的新趨勢,99期的中心議題是社會工作教育與訓練,120期分析社會工作專業教育與發展至今超過八年,有必要多思考專業教育裡的根本問題。

本文聚焦於價值,並非社會工作做為一種專業的價值,而是社會工作的新鮮人的價值觀,說明社工教育實施對象的價值觀。透過長期的問卷施測結果來分析社工系年輕學子的價值觀,進而探討社工教育及社工實務所面對的考驗。本文以長期進行的「價值量表」的結果,試著說明社工新鮮人原本的價值觀未必就認同社工的基本價值,也可能因此在社工教育、社工實務、社工專業歷程之中,態度不夠積極、持續付出的意願不夠強烈。依序說明為何探討、探討什麼、如何探討、主要發現、討論與尾聲。

附加檔案下載
查看更多
發佈時間:2021/02/04
網站導覽 購買資訊
:::

衛生福利部社會及家庭署版權所有 Copyright c All Rights Resserved

115204臺北市南港區忠孝東路六段488號12樓|聯絡電話:02-26531949| 署本部位置圖

建議瀏覽器:Chrome、Firefox、IE10以上版本(螢幕最佳顯示效果為1280*960)

目前瀏覽數: 2889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