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

第172期 社會安全網的實施與精進(2020年12月)

強化社會安全網──以脆弱家庭自立脫貧計畫為例

近年臺灣家庭的結構、組成及型態等急遽的變化,已經影響家庭的樣貌與功能,同時伴隨著少子女化與人口老化問題,使得家庭的支持系統與能力變得愈加單薄與脆弱。近期發生多件的家暴虐死及社會殺人事件,其成因大多與貧窮、失業、藥酒癮、精神疾病、社會排除(social exclusion)、家庭或婚姻破裂等因素相關,而且彼此之間的交互影響甚或多重問題同時存在(衛生福利部,2018)。例如貧窮、失業與社會排除的交互影響,即長期被社會排除的人容易陷入貧窮,而貧窮導致多面向社會排除經驗,如勞動市場排除、社會參與排除、人際關係排除、居住與活動排除等,進一步造成個人、家庭與社會關係的疏離、衝突。脆弱家庭失業者常因就業動機、就業技能不足、社會刻板印象及標籤化等多重就業障礙下,容易與社會脫節,對職場環境陌生。弱勢家庭往往存在多重脆弱性,需要多重支持與服務介入。處於貧窮的弱勢族群無法獲得改善經濟最基本生理維持的資產累積,終難有翻身的機會。故脆弱家庭的第二代青少年,在長期的暴露在這樣的環境下,其所延伸的問題更應受到關注,故強化一個支持性的社會安全網絡與經濟性的安全網就更形重要。

長久以來,協助低收及中低收入戶從就業中獲得自信心及累積資產等脫貧措施,一直都是臺灣在解決貧窮議題中矚目之焦點。尤其貧窮的生活經驗可視為是一種成長過程中所經歷的社會環境與壓力,其會對青少年的自我認知體系與行為模式產生強烈的影響,甚至帶來相關之壓力與負面影響(黃毓芬,2002),且缺乏的生活條件會進一步影響貧困青少年的心理狀況、日常生活和社交等面向。當貧窮狀況未能有效改善時,貧窮將透過第二代延續下去,如此將加重社會負擔。就此而言,貧窮導致家中經濟薄弱,因此如何透過公私協力執行就業支持的脫貧措施,關注經濟弱勢的脆弱家庭如何擺脫貧窮及有效脫貧機制設計如何有效運作,亦成為晚近貧窮議題各方努力想解決的焦點。

附加檔案下載
查看更多
發佈時間:2020/12/30
網站導覽 購買資訊
:::

衛生福利部社會及家庭署版權所有 Copyright c All Rights Resserved

115204臺北市南港區忠孝東路六段488號12樓|聯絡電話:02-26531949| 署本部位置圖

建議瀏覽器:Chrome、Firefox、IE10以上版本(螢幕最佳顯示效果為1280*960)

目前瀏覽數: 3904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