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

第100期 特刊(2002年12月)

融舊傳統與新思維於社區工作中

「社區」在今天來講,不是一個新穎的名詞。我們居住在社區中,讀覽社區報紙,參加社區活動,甚至個人喜好與價值標準,都有形無形的受社區影響。但要緊的是,社區能否名實相符,商人們蓋了幾排房子,就自命為「○○社區」,非僅冒用了「名」,抑且欠缺了「實」;不重視發展協會,另用新名詞,更是本末倒置。至少在此時此地稱為一個社區,一面要政府贊同,一面也要社區內民眾認同,尤其要緊的是透過民眾組成的社區發展協會建立社區的整體意識。我們回溯古代,雖然「社區」二字沒有被普遍採用,但以「社區」來稱人口聚居所在,則早已有之,在說文解字上就有社從示從土,以現代話來說乃是有共同信仰的人住在一塊土地上,就稱之為「社」,於是左傳上有「廿五家為一社」這是標示古代「社」人口的多寡;管子有「方六里曰之社」是說明以土地的大小來界定社。約束大家行為的稱為「鄉約」、「社約」,如宋代藍田「呂氏鄉約」是;調劑米糧供需的稱「社倉」,如宋朱熹「崇安社倉」等是;教育民眾的稱「社學」,如明代呂新吾社學是;這些給了我們一個說明,「社」之是否為「社」,是除了人口以外,還要有一些維繫的措施與項目,如果只有人與地,而沒有連繫的媒介與措施,那生活的空間就欠缺了活力與意義。在外國,情形亦同,早期偏向幻想的如十四世紀摩爾(T. Moore.)的烏托邦(Utopia);致力人道理想追求的有十八世紀歐文(R. Owen)的理想村,這些都是希望透過理念來達成社區生活改進的濫觴。到了近年,為適應經社結構變遷,各國又透過種種不同重點措施,從基層小地區來致力改革,例如美國早期是以農業推廣,近年則以都市社區為主的社區行動方案(Commumity Action Program)[1],希望居民藉服務,參與來促成彼此互助;在墨西哥有合作農場(Ejado),是透過生產互助來提高生活素質;在以色列有克布茲(Kibbutz),是以開疆闢土的精神來恢弘自己傳統文化與貫徹固有信仰;在韓國有「新農村運動」(Saemuel Undong),是以上山下海發掘資源來挑戰貧窮,至如前越南的戰鬥村,更是將生活與國防合一,融生活改進在保土衛國中,這些雖不直接以社區為「名」,但或多或少都有社區之「實」,因為算不算社區,有形的是輔,例如土地、人口、房屋等是;無形的「意識」是主,例如凝聚力、歸屬感是。引申而言,就是說社區能否透過措施產生親切感、歸屬感和責任感,也就是能一面有「取」。一面有「予」,是權利也是責任,不同的是社區領袖和先知先覺的人是先予後取的多;一般民眾是先取後予,而這種取予關係是建立在民眾個人與群體間的默契上,也就是社區意識的建立是以個人條件和群己彼此的交互行為為基礎,否則社區意識只是口號而無法捉摸,進而言之,就是個體要能具自發、自足和自律的條件,而個體與個體在交互行為中有互動、互助和互敬的交往,這種錯綜關係愈調適得好,社區意識就愈堅凝。

由於人性有私、疑、欺、偏心的惡德,所幸文化傳承、教育薰陶仍有較多人認同有其尊嚴與善良的一面,是以獨善其身時會有自發、自足與自治的善德;兼善天下時會有互動、互助、互敬的公德,這些美德可以在復興文化的活動中傳承、孕育與擴張;也可以從家庭日常生活中來薰陶、認同與踐履,人有愛自己也愛別人的襟懷,群性與民族性才易弘揚,導引得法可以使近鄰勝遠親,街坊鄰里建立一股愛家、愛鄉、愛國,沛莫能禦的原動力。

基於這樣觀點,社區就必須要有理念,從大處來看,致力財富分配合理化的「均」與增進人際關係融洽化的「親」是從巨視為觀點,來致力社區建設的總目標;從小看,提供社區成員公平的立足點,鼓勵個人本奮勵之氣,作成己為人的開拓,是從微視為入手。巨視與微視看似主從不同、取捨各異,但在相輔相成中已鉅細無遺的包括了生產制度與生活方式;也涵詠了民族文化與親情倫理,簡言之涉及了人與己─個體與群體融和;公與私─政府與民間併肩;予與取─急公好義與明哲保身兼顧,言之為具有引導民眾明辨價值觀與建立社區交往法則的運作架構洵不為過。

所謂運作架構是含一項理念,一些項目、一套運作的方法,一股持續的動力,將理念化成可以與時俱進的有機的生命體,當然它須仰賴無形軟體的精神文化建設作為推展的靈魂;也須輔以有形的硬體、經費與措施等作為建設的軀體與器官,其中包含以文化為主導的價值觀;來自文化的動力泉源,以及達成文化特色的相關項目[2],才能將社區組織與居民福祉合而為一,見之實際,社區有靜如止水,或澎湃不已的不同,緣由在此。

附加檔案下載
查看更多
發佈時間:2014/03/11
網站導覽 購買資訊
:::

衛生福利部社會及家庭署版權所有 Copyright c All Rights Resserved

115204臺北市南港區忠孝東路六段488號12樓|聯絡電話:02-26531949| 署本部位置圖

建議瀏覽器:Chrome、Firefox、IE10以上版本(螢幕最佳顯示效果為1280*960)

目前瀏覽數: 3984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