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期 特刊(2002年12月)
臺北都會社區新風貌
邇來國內在社區發展推展過程中,「社區」、「社區發展」、「社區意識」及「社區總體營造」各類與社區相關的名詞被熱烈的討論著,究其真意社區實為人與人間緊密結合的關懷網絡,而身處其中的居民基於共同需要,循自動與互助的精神參與及關懷社區事務,運用政府、民間團體與企業界的各種資源,共同面對周遭環境中所面臨的困難,在推動社區工作過程中,居民的參與不僅可拉進了人與人間的距離,也促進社會的祥和安定並且改善生活品質。而社區組織的成立即在於滿足、維繫社區需要,調適社會資源,並協助居民解決問題,及維持居民擁有參與、自決及合作的素質,以改善社區關係,使社區的經濟、文化及社會狀況更趨完善,以對國家的進步作出貢獻。而其中政府扮演的角色由早期政府為推動主力,轉變由民間組織自行主導,更是我國社區工作近年來一大進展。
臺北市位於臺灣本島北部,公寓林立,人口密集,白天多外來人口至本市工作,係一典型工商都會城市,更是我國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本市多元的社會結構,實際關心社區並推動工作的組織也是多樣的,隨著經濟的發展、政治的民主化、社會的多元化,及受地理環境、經濟條件及公共空間的影響,本市市民無論在生活水準、意見的表達、公共事務的參與及社會活力的展現上皆有大幅的提升,使都會社區型態與鄉村型社區呈現截然不同的特色,而本市社區發展協會本身也隨著時間的進行不斷的成長與學習,紛紛擺脫束縛、自行轉型,不再侷限於鄰里範圍的社區發展工作,開始藉由居民間的關懷、組織間的互助與合作而朝向多元化的發展,以建立自己社區的特色,也漸漸地成為社區中的專業團體,使本市社區工作邁向豐富而多元的新紀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