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期 臺灣社區發展50年—回顧與前瞻(2016年06月)
推動社區產業發展策略之探討——以霧峰區舊正社區為例
推動社區產業發展一向是社區工作的重點項目之一。我國於1991年發佈「社區發展工作綱要」,藉此輔導成立社區發展協會,並推行社區公共設施、生產福利、和精神倫理等三大建設,社區發展自此從生產福利建設延續到內發型地方產業推廣[1];勞委會(現今勞動部)在2001年發展出具有創意性之「讓失業者在地永續就業」為理念,進一步擴大發展成為「多元就業開發方案」,仍然是以社區產業發展及就業為目標。緊接著,經濟部中小企業處也於2005年推行「地方產業永續機制建構計畫—地方特色產業整合推廣」計畫,藉由各單位計畫來增進地方整體居住環境及生活條件,促進在地產業發展,帶動在地性的工作機會。
研究者認為理想的社區產業為藉由產業的生產來獲利,並將利潤嘉惠社區居民的生活,特別是發展社區照顧服務事業。照顧弱勢居民的方式有很多種,例如將需要關懷、照顧的弱勢族群留在自己的社區中,並給予他們妥善的關懷與照顧,稱為「在社區內服務」;經由社區居民自願的提供社區內弱勢族群服務,稱為「由社區來服務」;建立社區居民相互扶持的生命共同體意識,稱為「為社區服務」(施教裕,1997)。各種以社區為名輸送的福利服務是希望服務能具有便利性與可近性,可以整合社區資源,使得居民可以在自己熟悉的社區中安老。有別於一般產業,在社區產業中「互助合作」與「彼此信任」是其最高價值,因為社區產業不以追求個人利潤為依歸,而是將產業盈餘謀求社區居民各種形式的福利。
本研究案例位於臺中市霧峰區舊正社區,社區內以農業產物為經濟發展主要來源,但因為人口老化及人口外流,以及國內開放農產品進口之衝擊,影響農產收入甚多,導致社區必須藉由轉型提升社區價值。舊正社區正是在此艱困的環境下力求生存,因此長期以來期盼能發展社區產業,來打造福利化社區。本文試圖了解舊正社區發展協會和農村服務勞動合作社如何推動社區產業發展,主要的方法為訪談協會和勞動合作社之核心幹部。具體而言,本文主要目的為了解舊正社區產業發展概況和現今的發展策略,並分析舊正社區如何推展社區產業來進行社會福利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