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

第153期 建構長期照顧服務體系(2016年05月)

護理之家社會工作——社會工作者的實務困境及因應策略

老化人口已呈現急遽增加趨勢,而隨著老化因身體功能衰退經常伴隨有慢性疾病,數據顯示臺灣老年人口患有一種慢性疾病占75%(李世代,2006),因此老化現象併慢性疾病致失能人口逐年增加,顯現有醫療需求的長照人口銳增,市場上有供不符需之趨,故具有醫療照護功能的護理之家照護需求急待增加,以期能延緩失能狀況衰退及惡化、增加其照顧能力、提升失能者較高生活品質的目標。統計資料顯示,至2013年底全國社政體系之老人福利機構計有1,046家(衛生福利部統計處,2014b);衛政體系的護理之家統計至2013年計有447家(衛生福利部統計處,2014b)。

護理之家係屬醫療體系的一環,近年來逐漸重視醫療團隊共同照護模式,整合醫療體系內專業團隊醫師、護理師、藥師、營養師、物理治療師、職能治療師、社會工作師、心理師或其他如宗教師、呼吸治療師等各領域專業人員,提供機構內住民全面生理、心理、社會各層面整合性服務,以期朝能尊嚴老化為目標的服務提供。研究者在機構內常有機構內社工角色與專業服務經常不被看見與重視,甚至流於機構內各項行政工作,因此本研究以護理之家為研究場域,探討社工員在進入護理之家場域後,其對助人專業角色與功能的詮釋、自我認定,以及服務過程中所面臨到的實務困境及議題。

護理之家服務對象雖為罹患慢性疾病需長期護理者,但研究者服務實務上機構中,65歲以上長者逾有八成之多,可以見得護理之家當中仍以老年人占多數;護理之家為一種機構式的養護場所,其為家庭在照顧人力不足、或配偶子女無法照顧家中失能老人時,最能提供老人適當照護的場所(李瑞金、常繼步,2014)。因應老年化社會,若老人因乏人照顧而必須遷移至機構照顧,會因為面臨環境及生活的重大改變需要多方面調適,這將對老人生、心理、社會互動產生重大衝擊及失落(陳明珍,2012)。根據調查資料顯示,影響老人心理發展的因素有疾病、家庭、經濟、老伴去世、社會文化等因素,而入住到護理之家的長輩除了有上述因素外,因遷徙而產生環境重大改變的衝擊,更是加重老人心理發展進而影響到生理負擔(林春鳳、陳志文、張維鑑,2008)。

從文獻當中對於護理之家照護環境的描述及工作內容,可看出護理之家是長期照護的醫療體系中最具高度張力的工作環境,在機構環境壓力大且需醫療提供居多,人力主要以護理人員及照顧服務員為主(陳清惠、陳玉敏,2000)。一般護理之家乃屬於醫療體系一環,近年來逐漸重視醫療團隊共同照護模式,整合醫療體系內專業團隊醫師、護理師、藥師、營養師、物理治療師、職能治療師、社會工作師、心理師或其他如宗教師、呼吸治療師等各領域專業人員,提供機構內住民全面生理、心理、社會各層面整合性服務,以期朝能尊嚴老化為目標的服務提供。然研究者在機構內服務四年有餘,常有機構內社工角色與專業服務經常不被看見與重視,甚至流於機構內各項行政工作,因此本研究以護理之家為研究場域,探討社工員在進入護理之家場域後,其對助人專業角色與功能的詮釋、自我認定,以及服務過程中所面臨到的實務困境及議題。

然而,在社政體系下的長期照顧機構中,社工人力是機構必須配置的人力之一,而護理之家因著重護理照護,相形之下社工人員專業角色及地位則常被忽略,難免淪於協助機構內行政作業等非專業工作。再加上國內對於護理之家的研究不多,聚焦於社會工作人員角色研究亦少,故本研究基於其重要性亟欲探討此議題。本研究以研究者服務經驗為出發,探討長期照顧機構護理之家中兼職或專職社會工作人員對其專業角色地位與功能的從業經驗與服務歷程,希望能對於護理之間社會工作角色與專業有所呈現與建構,希冀成為社會工作者未來從事相關服務時的參考,亦期許社會工作於長期照護議題能有更多參與與發展。

附加檔案下載
查看更多
發佈時間:2017/05/02
網站導覽 購買資訊
:::

衛生福利部社會及家庭署版權所有 Copyright c All Rights Resserved

115204臺北市南港區忠孝東路六段488號12樓|聯絡電話:02-26531949| 署本部位置圖

建議瀏覽器:Chrome、Firefox、IE10以上版本(螢幕最佳顯示效果為1280*960)

目前瀏覽數: 38786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