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期 社會工作職場安全(2014年09月)
職場恐懼與自我照顧模式:靈性的觀點
社會工作雖然兼具治療、預防與發展的功能,理論上社工員不只是接觸人們生、老、病、死的痛苦,也會面對人生的喜悅。奧地利的社會工作先驅阿爾特(Ilse Arlt, 1867-1960)強調,社會福利與社會工作不僅是要減輕人類的痛苦,更重要的是要促進生命的喜悅(joys of life)(Maiss and Pantucek, 2009)。但在風險社會中,我們每個人都要面對越來越多不確定的風險,再加上新管理主義所強調的效率與預算控制,使得社會工作實務將多數社工人力配置於保護性工作,因此社工員面對人生的負面經驗的機會遠多於正向的經驗。社會工作者不僅要協助服務對象處理風險,自己也要管理職場中不斷升高的風險。社會工作者在職場中所遭遇的風險可能來自服務對象與家屬所產生的人身安全風險或替代性創傷;而且社會工作職場也越來越像日以繼夜追求產能的「社會工廠」(social factory),社工員因而面臨因人力與資源短缺所造成的高負荷工作壓力之風險,以及因契約或派遣制度造成的就業不穩定之風險。
就人身安全而言,社會工作是僅次於警察的高風險專業,可是社會工作的教育與訓練過程中不斷地強化社會工作是一項助人與關懷的專業,較少強調如何去面對職場的危險。當社工具有高度關懷的角色認同時,反而讓社工更容易陷於脆弱的狀態,像是壓力、酗酒或不敢尋求協助,也就越無法關照自己(Pooler, 2011)。而長期缺乏自我照顧(self-care)就會造成熱情枯竭(compassion fatigue)、專業耗竭(Figley, 2002),甚至離開社會工作崗位。社工員的熱情枯竭是長期累積許多負面經驗且未加以疏導所造成的結果,在社工員的負向經驗中,已經有許多關於壓力與舒壓的研究,但較少關注到恐懼經驗(fear)的議題。事實上,恐懼是比壓力更強烈的情緒反應,但因為社會工作在強調專業表現的過程中,社工員的恐懼經驗更容易被壓抑,免得被同仁與服務對象說成不專業。因此,本文將著重於較少被關切的社工員之恐懼經驗,並進一步從靈性的觀點討論如何面對社工員的恐懼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