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期 青年議題(2014年06月)
東南亞外籍配偶在臺同儕支持網絡之研究
臺灣跨國婚姻漸增主因是在1980年代中期,為解決擇偶困境的男性,即有泰國、菲律賓與印尼新娘的引進,隨著政府開放觀光以及經濟南向政策的影響,臺商陸續至東南亞投資,越來越多的臺灣籍未婚男性迎娶東南亞外籍配偶。夏曉鵑(民97);葉乃靜(民96);邱銀馨(民97);紀玉臨,周孟嫻,謝雨生(民98);楊明惠(民98)皆指出,因全球化的關係,臺灣加速對外的投資,使得勞動密集工廠大量外移;同時,來自農業經濟關稅協議和世界貿易組織的開放,愈來愈多的農民和勞工失去工作,加上此階層的臺灣男性社經地位普遍不高,因而找不到合適的結婚對象,於是在婚姻仲介的帶領下,臺灣男性與來自東南亞女性結婚成為一種普遍現象。內政部統計處從1987年1月年到2010年6月底統計,全臺的大陸籍配偶、港澳、東南亞外籍配偶人數累計已達43萬人以上(內政部戶政司,2010),其中以大陸籍配偶居多,其次東南亞籍,最後是港澳籍,因此東南亞外籍配偶為我國跨國婚姻站占一定影響。
整理學者對東南亞外籍配偶相關的研究分成下列幾類:一、外籍配偶政策在實務上的實施和作用(王芃涵,民96;許德便,民96;楊明惠,民97;陳雪慧,民95;郭素珍,民96;陳靜茹,民97;雷淑娟,民95)。二、東南亞外籍配偶在學習教育、家庭生活、來臺適應(吳美雲,民89;吳憶如,民98;陳婉芬,民97;陳憶芬,民99;范婕瀅,民95;邱吟馨,民96;邱志峰,民98)。三、東南亞外籍配偶子女的研究,將重點放在教育、學校支持和生活適應(林永盛,民96;林信言,民97;吳芳茜,民98)。四、東南亞外籍配偶的就業與在地資源使用(林良穗,民97;張藝薰,民96)。五、東南亞外籍配偶社會支持網絡(蘇惠君,民96;廖雪如,民95)。六、東南亞外籍配偶子女的同儕支持(張樹閔,民96;許榮喜,民98)。從上面學者對東南亞外籍配偶相關研究上,在社會網絡建立與支持探討的部份是少的,因此促使研究者往這方面進行,而鎖定同儕支持議題上,主要實務發現同儕輔導與支持對東南亞外籍配偶是有幫助的,但這部份的探討更是較少被討論的,讓研究者更確立在此焦點的研究。
同儕團體的重要性在於是同種、同文化、同語言、同國家,東南亞外籍配偶在與同儕上的互動和幫助上,如情緒上的紓解、連結其他網絡的媒介,都會來得比臺灣的工作者或相關單位更快且更密切,畢竟具同樣處境的東南亞外籍配偶,才會真正瞭解東南亞外籍配偶在臺面臨的問題。此外,社會支持系統本身對當事人來說就是他們自身的資源,宋麗玉與施教裕(98)指出,提供正式資源時應檢視案主自身非正式資源的情形,主要在於非正式資源對案主來說是可近性高,且為案主所熟悉之網絡成員較具有親近性。因此,使本研究焦點放東南亞外籍配偶在臺同儕支持網絡上,藉此研究同儕支持網絡的建立對東南亞外籍配偶服務上有何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