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期 青年議題(2014年06月)
尼特族之服務策略探究
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自1990年代起觀察到由全球化及知識經濟而產生的結構性失業問題,開始提醒會員國不僅要注意中高齡失業問題,更應重視青年失業及失業率上升趨勢。國際間面對的青年就業問題包括:勞動參與率下跌、失業率上升、就業機會不足、技能不足、部分工時及所得過低,以及由學校至職場轉銜不易等。相同的警訊時至今日仍然受到高度關注。OECD在2013年發現由於全球經濟危機遲未解決,青年整體失業率從經濟危機之前的12.1%提升至2013年的16.5%,失業率更近乎25歲以上成人的2.5倍(OECD, 2013)。青年失業率的居高不下不僅代表教育轉銜至工作的失敗,更隱藏了後續的長期性成年失業危機。
在青年失業問題中,未升學、未就業與未訓練青年族群(NEET,以下簡稱尼特族)已經受到各國重視,且列為積極處理的議題之一。以英國為例,1997年起便開始討論尼特族議題(Thompson, 2011),而至2011年時,英國有大約五分之一(19.2%)的16至24歲青年為尼特族(DfE, 2011)。由於尼特族數據之高,英國於過去10年間不斷嘗試新的就業與教育政策來提供協助。OECD於2013年推動的青年行動計畫(Action Plan for Youth)亦隱含解決此一問題之企圖。
反觀我國雖然亦面對青年尼特族問題,但各相關部會未能對此議題有更深入與細緻之分析,政策上也缺乏有效之整合,因此始終無法推動更全面性和貼切的作法(劉弘毅,2011)。尤其是我國並未對尼特族進行單獨調查與統計,因此無從得知確切人數,僅能由人力資源調查中的幾項數據自行加總,以求約略數據。對此,主計處在101年透過加總青年失業者及非勞動力人口中的「準備升學」、「料理家務」及「其他」原因等未工作亦未找工作者,推估當年度未在學且未就業者之青年人數約47.2萬人,約占該年齡群之10.0%(青年發展署,2013年10月24日)。此一數據由於未計入正接受訓練之青年,推估人數可能偏高,但仍反映出我國尼特族青年並非小眾,應進一步蒐集資料與分析,以規劃適切之政策與服務。
為能有助於回應尼特族問題,本文企圖透過整理相關文獻,探討尼特族現象與國外的尼特族服務策略,期能對我國未來政策推動有所啟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