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

第146期 青年議題(2014年06月)

初次尋職青年的長期失業原因、問題與對策

在歷經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機之後,全世界各國普遍出現的青年高失業率問題更加惡化,形成「全球性的青年失業危機」,成為全世界關注的治理難題。根據「國際勞工組織」(ILO)在2014年1月公布的「全球就業趨勢」報告指出,2013年的全球失業率是6%,全球失業人數高達2.02億人,而且全球的青年失業率高達13.1%,有高達7,450萬名青年失業,創下歷史性的新高記錄,比起2012年增加了將近100萬名的失業青年。

全球普遍出現青年失業的危機,臺灣也不例外。根據主計總處公布的「2013年人力資源調查統計報告」顯示:臺灣在2013年的15-24歲青年平均失業率為13.17%,這是2010年以來的新高記錄。從國際比較的角度來看,臺灣的青年失業率雖然低於歐美等先進國家,但是卻高於亞洲的日本與南韓;再從15-24歲青年失業率與全體平均失業率相比,自2009年以來,臺灣15-24歲青年失業率與整體失業率的比值,都維持在將近3倍,可是2013年的比值卻突破為3.15,高於2012年的2.98,不僅是臺灣的歷史新高記錄,而且與OECD國家相比,除了義大利之外,臺灣的比值高於所有的OECD國家。因此不論是從臺灣本身的發展或是從國際比較來觀察,臺灣的青年失業問題都相對嚴重。

面對青年失業問題時,在概念上首先應該釐清的重點是:所謂「失業青年」其實並不是同質性的群體,因為在全體失業青年內,存在著具有不同特徵的異質性失業青年群體,因此應該深入分析「全體失業青年」內困境比較嚴重的失業青年次群體。而分析「失業青年」的次群體,可以從二項分析軸線來思考,首先,失業青年的首要特徵是:多數青年都是在畢業離開學校後進入勞動市場尋職,其中有部分青年在短期尋職後就可以就業,這類青年在失業後將成為「有就業經驗的失業青年」,但是有部分青年在持續尋職後仍然無法就業,成為「無就業經驗的失業青年」,其面臨的失業風險比起「有就業經驗的失業青年」更為嚴重,因此可以將「是否曾有就業經驗」做為分析失業青年的第一項區分軸線;其次,從「失業時間的長短」來區分時,失業風險可以分為「長期失業」、「短期失業」,依照國際勞工組織的定義,前者意指「連續失業一年以上者面臨的風險」,後者則是指「失業一年以下者面臨的風險」,而長期失業者由於失業期間長,面臨的生活困境遠比短期失業者嚴重,向來是各國政府的就業政策重點對象,因此可以將「失業時間的長短」視為分析失業青年的第二項區分軸線。

綜合上述「是否曾有就業經驗」與「失業時間的長短」二個軸線一起分析時,則可以將失業青年區分為四種次群體類型:初次尋職的短期失業青年、初次尋職的長期失業青年、離職的短期失業青年、離職的長期失業青年。在四種失業青年的次群體中,「初次尋職的長期失業青年」面臨的失業風險,相較其他三種失業青年更為嚴重,因為「初次尋職的長期失業青年」畢業後雖然持續尋職一年以上,但是卻完全沒有就業經驗,並且淪入長期失業的困境,勢必會對於這群失業青年造成極大的社會生活適應難題與經濟困境,進而衍生為社會問題,因此「初次尋職的長期失業青年」應該是政府與社會最關注的失業青年次群體。有鑒於「初次尋職的長期失業青年」問題的嚴重性,本文擬以當前臺灣「初次尋職的長期失業青年」為分析對象,針對臺灣初次尋職青年的長期失業趨勢、長期失業原因、長期失業風險問題分別說明,最後並提出建議對策。

附加檔案下載
查看更多
發佈時間:2015/06/26
網站導覽 購買資訊
:::

衛生福利部社會及家庭署版權所有 Copyright c All Rights Resserved

115204臺北市南港區忠孝東路六段488號12樓|聯絡電話:02-26531949| 署本部位置圖

建議瀏覽器:Chrome、Firefox、IE10以上版本(螢幕最佳顯示效果為1280*960)

目前瀏覽數: 3866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