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

第143期 社會企業(2013年09月)

新移民女性遭遇性別暴力之樣態與風險:文獻分析

近十多年來,來自大陸與東南亞地區的移民女性(不含男性配偶)已經超過43萬人(內政部,2012)。這批新移民女性的到來,滿足了許多男性成家的渴望—他們尋找「理想的」太太與媳婦為之傳宗接代與照顧父母;也開啟了臺灣社會認識多元文化的視窗。然而,多數透過仲介媒合而成的跨國婚姻,卻始終揹負著買賣婚姻的汙名。在充滿道德質疑與不信任的眼光下,新移民女性除了要面對語言、生活習慣、社會支持等個人生活適應問題外,還要面對特別嚴重的婚姻與家庭關係裡的權力不對等與父權壓迫。過去研究已證實,多數新移民婦女所嫁入的臺灣家庭,多具有弱勢的社經地位、教育程度中下、收入所得偏低、居處偏遠等特質。相對的,這也是一個父權文化意識形態相對比較明顯的階級。從公民權、醫療、教育、就業到社會歧視,移民女性比一般婦女面臨更多社會排除風險(許雅惠,2005;2013)。

即使有越來越多研究嘗試翻轉新移民婦女的悲情被害形象,開始以充權、優勢、社會資本等視角來讚揚新移民女性的主體性與能動性,但移民女性因婚姻衝突、破裂而導致離婚收場的比率逐年上升卻是不爭的事實;目前跨國婚姻的離婚率已經是本國籍婚姻離婚率的兩倍以上。從關係緊張衝突到婚姻破裂,移民婦女是否遭遇人身安全問題?是否有得到公平對待?囿於華人文化將婚姻與家庭隱私視為清官難斷的家務事,移民女性遭受性別暴力的情況至今仍隱晦不明。婦女的受暴原因為何?與一般本地婦女的受暴狀況相較,有何差異?我們該如何理解移民者在接待社會中的受暴經驗?求助歷程與接受服務的狀況如何?

本文以下將描述近年來新移民遭受性別暴力(尤其是婚姻暴力)的圖像,並以文獻分析方式,檢視有關新移民女性遭遇性別暴力之風險因素與求助障礙。最後,本文主張應以反壓迫社會工作實務的模式,省思當前以個別化專業服務為主的家庭暴力防治模式之限制,激發以關注生態系統和以社區為基礎的工作典範轉移。

附加檔案下載
查看更多
發佈時間:2014/09/11
網站導覽 購買資訊
:::

衛生福利部社會及家庭署版權所有 Copyright c All Rights Resserved

115204臺北市南港區忠孝東路六段488號12樓|聯絡電話:02-26531949| 署本部位置圖

建議瀏覽器:Chrome、Firefox、IE10以上版本(螢幕最佳顯示效果為1280*960)

目前瀏覽數: 38778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