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期 社會資源開發與倡議(2009年07月)
看學生,課堂現場——再思社會工作教育之性別意識建構
社會工作專業教育的主要目標之一,應該是期待在教學上能夠充分回應社會日趨多元化的需要,以及幫助學生在社會工作實踐過程中,培養出足以分辨弱勢或是遭受欺壓(oppression) 族群的覺察能力。此議題其實不僅是個人或個別家庭的煩惱,也是一個結構性的公共議題。社工系學生在養成階段的性別意識建構,是一個值得討論的例子。有學者指出,學術領域的思想觀點是以男性為中心,高等教育體制內的教授亦以男性居多,許多校園內的規定與思考模式也多偏向以男性角度為準(hooks, 1989; Williams, 1995)。雖然隨著教育日漸普及以及婦女地位逐漸提昇,女性在權益方面與男性的差異已經縮小,但是要取得學術上兩性平等的性別意識境界,也就是不分男強女弱、男尊女卑,也不分性別的生物決定論而自我設限,如此願景兩性之間還需要再角力之後方能達成。
本文的議題焦點是以強調性別平等意識教育為理論基礎,藉由探討社會工作教育中的性別刻板印象與權力結構,做為教學上的反思主題;並透過課堂中的生活例子,以呈現在課程實施中,師生彼此對於相關議題的概念與辨識能力。期盼有助於有識者釐清基本觀念,更積極地關注性別意識並起而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