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期 長期照顧(2013年03月)
「活力老化」新視界——從新北市立仁愛之家談起
高齡化社會已成為國際趨勢,截至2012年初臺灣老年人口已超過254萬人,占10.91%。依2006年內政部統計資料顯示,有87.33%的65歲以上老人起居生活自理是「沒有困難的」,也就是大部分老人的身心機能是處於相對健康的狀態,唯,受到社會對個人價值與生理特徵的刻板印象,許多人將「老化」與「退化」畫上等號,限縮了老人的社會參與及生活型態(蕭文高,2010)。是故,世界各國多年來,為讓高齡者以正向積極的態度面對老化,且保有尊嚴及自主的生活,相繼提出解決與因應政策,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WHO)在2002年所發表的報告書中,就提出以「活力老化」(active aging)為主軸的政策架構,其內容中明確提出「活力老化」乃是為達成「正向老化經驗」此一願景的途徑(引自林萬億等,2012)。
以國內而言,多年來政府對高齡者的照顧境況,的確較偏重於失能老人的照顧服務,對非屬失能的老人相關的生活照顧、權益維護服務相對顯得不足,也未有明顯的活力老化政策,(林萬億等,2012),只有少數的活力老化方案,如縣市政府自辦或委辦的老人教育、老人文康活動、村里關懷據點、老人志願服務、健康活力秀等 (黃碧霞等,2010)。教育部2006年推出的『邁向高齡社會老人教育白皮書』,將老人教育的施行視為全民教育,揭櫫四大願景為:終身學習、健康快樂、自主尊嚴、社會參與(林麗惠a,2006),在概念上是對國際高齡化趨勢與因應最直接的呼應。
高雄長青學苑於世運會中一跳而紅的「青春啦啦隊」,以及民間團體推動較鮮亮的2007「不老騎士環島圓夢之旅」,相繼點亮老人的活力火花,乃成國內推展「活力老化」最初亮麗的展現,近年來漸漸有各種社區老人健康促進、才藝表演、競賽活動,老人開始有了展現的舞臺,唯,這些經驗均屬於社區的活力老化經驗,以機構老人為主體的活力老化的經驗展現則甚為少見,也甚少在「微視」面針對老年住民個人,在多元層次社會參與的主體經驗上有所著墨。
大型機構如同一個小型社區,筆者之前所服務的新北市立仁愛之家,數年來一直以推展老人社會參與、活力老化等活動來延緩老人衰退速度、提升生活品質為重要工作內容,在老人人力的開發及運用與活力老化上不斷的推出新方案,從最初鼓勵長者們參與機構內事務、志願服務,到最近九年來將安養的老人人力逐步擴展到社區獨居長者關懷、古早童玩解說、活力舞團…等,促進了長者身心健康提升、自尊感提升、社會實現…,達到「活力老化」的晚年人生。本文乃以機構推展「活力老化」後,從長者主體的經驗來看他們在身心健康和社會參與上的收獲情形,以及同仁所見到長者的改變作粗略探討,以作為安養機構或是社區長者活力老化方案上的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