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期 健康照護與社會工作(2011年12月)
社會工作在肥胖兒童健康促進的角色
有鑒於全球非傳染性疾病的危害與負擔日益沉重,2004年世界衛生大會決議,當前世界各國最重要的健康策略,乃為推動健康飲食與提高身體活動量,以緩和或減少非傳染性疾病的負擔。過去肥胖並不被認為是病,但現在歐美國家大多已經將它視為一種慢性病(Kurzer & Cooper, 2011:114),甚至有人視其為文明病的「隱形殺手」。如何有效控制肥胖盛行率,讓國民吃得健康,活化身心健康,已成為世界各國重要的政策目標。
文獻資料顯示,肥胖嬰兒成為肥胖成人的機率為瘦或正常體重嬰兒的二倍(游素玲,2000:21),加上醫療費用日益增長,決策者不得不斤斤計較,想辦法控制費用的支出。近來醫療院所也扮演控管個人生活習慣的角色,減重團體、體重控制營隊的開辦,健保也給付嚴重肥胖者的手術費用。雖然批判理論以「醫療化」(medicalization)評論醫療干預過多個人的生活層面之現象,但這趨勢似乎已成為難以逆轉的局面。
肥胖兒童與肥胖成人因為年齡的差異性,在心智成熟度、經濟獨立、與食品的選擇、採購、烹調等決定權有所不同,受到重要他人或是廣告等的影響程度也有差別。肥胖的治療與介入策略多元化,但適用於成人肥胖者的手術或是藥物治療並不適用於肥胖兒童,由健康促進的策略反倒是比較有效,譬如改變久坐的生活型態,改變不健康的飲食習慣與增加運動量等(Lobstein, T. et al., 2004: 6)近來社會工作注重方案績效評估與可責性,由社會生態理論等觀點來探討導致肥胖的因素,擷取統合國內外介入肥胖兒童的實務經驗與實證研究,以及社會工作者在跨專業團隊中應如何扮演並充分發揮角色功能,將是本文關注與陳述的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