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

第136期 健康照護與社會工作(2011年12月)

社區精神復健的另類服務:以新北市慈芳關懷中心的「會所模式」為例

現代社會的發展,其實也是許多疾病與痛苦產生的根源。科技文明的高度發展,使現代社會不斷面臨劇烈的變遷與擺盪。臺灣社會近年來,經歷了許多災難與變動,慢性精神病患(障礙者)有不斷增加的趨勢。從社會變遷的角度來看,精神障礙者的產生,已不只是一種腦科學醫療凝視之下的身心疾病,它更是某些社會群體反射精神失序的映照,與一種集體的社會受苦現象。

近幾年在臺灣開始出現的「會所模式」(clubhouse model),針對精神障礙者提供了一種新型態的福利服務。本文研究的目的在於檢視:這種另類新興服務團體,它的特色為何?與既存的社區精神復健服務模式有何不同?其意義或影響會是什麼?

研究結果發現,在慈芳會所發展出的這種服務模式,精障服務使用者與提供服務的工作者間,身分與關係已被重新定義。「會所模式」看待精障者為有貢獻潛能的人,而不只是病人。此外,在面對精障者的社會困境時,慈芳嘗試從「社會受苦」與「社會模式」的觀點切入,發展出集體敘說的策略,企圖營造精障社群之自我認同空間。

在新管理主義色彩濃厚的福利政策下,慈芳「會所模式」在進出體制之間,仍須面臨許多挑戰與課題。

 

附加檔案下載
查看更多
發佈時間:2014/03/20
網站導覽 購買資訊
:::

衛生福利部社會及家庭署版權所有 Copyright c All Rights Resserved

115204臺北市南港區忠孝東路六段488號12樓|聯絡電話:02-26531949| 署本部位置圖

建議瀏覽器:Chrome、Firefox、IE10以上版本(螢幕最佳顯示效果為1280*960)

目前瀏覽數: 38784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