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

第135期 學校社會工作新趨勢(2011年09月)

學校社工進入校園應有的專業能力、態度與預備

從闡述同一事件的三則標題,可以約略推論理解這個校園霸凌事件的輪廓。「體型壯碩的A同學與較為瘦弱的B同學發生一些爭執,B以「神豬」言語攻擊A,A則以肢體及丟椅子回擊B,而這段衝突過程被C以手機拍下,並在網路上傳播……而影片中發現班級中有許許多多旁觀者,或是鼓譟,或是歡呼,或是助陣……」這則新聞中,包含:言語霸凌、肢體霸凌、網路霸凌,也有加害者、被害者及旁觀者。然而,這段新聞好像並沒有引發太多的關注及討論。或許是因為當天有太多更值得被關注的新聞事件,也或許是社會大眾對於霸凌事件已經疲累了,似乎「校園霸凌」已經成為不是新聞的新聞。

臺灣自1997年起,開始由教育局(處)嘗試聘用社工人員進入校園,並且在第一線扮演起協助學童處理個人、班級、校園、家庭及社區等等適應不良的問題。教育部網站新聞(2011.07.02)表示為健全學生輔導體制,營造友善溫馨校園,自100年8月起增置國民中小學輔導人力,以建構周延完善之學生輔導網絡。社工師及心理師將正式進入教育體系,國民中小學學生專業輔導團隊將展開一個新紀元。然而,社工師在教育體系中的專業能力有些不同嗎?需要更強化嗎?本文嘗試從多元的角度探討進入校園工作的社工師應有的專業知能。

附加檔案下載
查看更多
發佈時間:2014/03/20
網站導覽 購買資訊
:::

衛生福利部社會及家庭署版權所有 Copyright c All Rights Resserved

115204臺北市南港區忠孝東路六段488號12樓|聯絡電話:02-26531949| 署本部位置圖

建議瀏覽器:Chrome、Firefox、IE10以上版本(螢幕最佳顯示效果為1280*960)

目前瀏覽數: 38784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