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期 慶祝建國百年、社會福利專輯(2011年03月)
我國社區發展工作的沿革與發展
我國的社區發展計畫自1965年試辦推行以來,迄今已逾40年。40餘年的社區發展努力,在不同階段中各發揮不同的功能,達成不同的政策目的。在70年代末以前,社區發展工作集中於地方建設、社會福利等項目,亦確實發揮創造幸福、提昇國民生活水準的效果。到了80年代之後,由於社會變遷、政府職能分化及社會福利(社會工作)專業化,以居民互助、志願服務為中心的社區發展,漸轉變為補充公共服務的角色。甚至在90年代初期,在政治解嚴的改變中,出現短期的調整適應期。到了90年代中期以後,社區議題在臺灣再次受到重視,而出現再一次的新發展,社區型的施政普遍受到重視,社政部門更透過政策制度,系統性地將社區組織引導到基層福利輸送網中。
回顧過去、經營現在、預約未來,是社會改革者不斷的堅持。同樣的,我國的社區發展制度亦在過去、現在、未來的時間軸中變遷與發展。今日的社區發展乃自過去由上而下的動員式發展(60~80年代),以及扮演公共服務提供角色(自80年代以來)的基礎中,進一步走向回應社會及草根民主的新需求,並為未來奠定良好的發展基礎。本文在於從對歷史的再認識中,重新理解臺灣社區發展工作在各階段的不同特性,並在這樣認識中,展望社區發展工作之未來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