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

第125期 高齡化及少子女化(2009年06月)

臺北市老人服務中心的發展與變革——從文康休閒到區域整合服務

「高齡化」是21世紀全球共同面對的議題,臺灣於1993年老人人口即佔總人口數7%,已達到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所訂定「高齡化」的指標,正式成為一個「高齡化社會」,根據行政院主計處統計,至2008年底,老年人口佔總人口數已高達10.23%,並預估2018年65歲以上人口比例超過14%,達到國際慣例及聯合國等國際機構所稱的高齡社會(Aged Society);至2026年65歲以上人口比例超過20%,達到超高齡社會(Super Aged Society)(內政部人口政策白皮書,2008)。

臺北市在1992年65歲以上老年人口已佔總人口7.25%,截至2008年12月底止,已達總人口12.31%,每年並以近1萬人的速度增加,相較於全國老年人口的變遷趨勢,更顯見臺北市人口老化之快速,相對地,臺北市政府在面對高齡化福利需求的規劃與服務的提供將更為迫切。

人口快速且大量的老化是目前已開發國家共同面臨的問題與趨勢,其所帶來的老人照顧問題更是一大衝擊,而社區照顧已成為老人照顧的主流(陳燕楨,2005),『在地老化』的政策理念,更為世界各主要國家在制訂老人照顧政策時的指導原則,『在地老化』不只是一種方法,更是最終的目標與理想。臺北市為了落實『在地老化』的政策理念與福利願景,近十年來,透過各項的福利服務措施,如居家服務質與量的提升、日間照顧中心的增設、老人營養餐食服務的推動、老人活動據點的拓展等,逐步建構社區照顧的服務網絡,其最終目的是延長長者留在社區的時間,期待在「去機構化」(deinstitutionalization)的風潮中,可以提供長者及家屬多元的選擇機會。並從提供失能長者的照顧服務,轉換成全面性預防的觀點,積極開發健康長者增進社會參與及健康促進之服務方案。

為了提供老人多元及連續性的服務,除了注意服務輸送的近便性外,運用整合的模式,將老人的需求與社會及社區資源加以連結與整合,以避免資源重複使用或服務的間斷,特別是健康面和社會面的照顧,遂成為影響服務目標的達成與效率提升的關鍵所在。社區照顧已被視為是這股趨勢下的重要發展策略,而照顧管理之強調協調與整合可說是確保社區照顧目標實現的重要方法,社區照顧強調要以照顧管理之團隊的作法,以建構老人社區照顧網絡,達到提供老人需求的服務目標(黃源協,1998);換言之,服務的輸送與整合將攸關社區照顧模式的成敗,為了達成社區照顧的目標,臺北市以建構區域整合服務網絡為方針,近幾年致力於增強老人服務中心功能,從單一的文康休閒活動的辦理到多元福利服務措施的提供,更進一步讓老人服務中心轉型擔綱區域整合服務之樞紐,發揮協調與整合的角色,期待臺北市成為一個安心、安全、安樂且兼顧近便性的友善銀髮城市。

附加檔案下載
查看更多
發佈時間:2014/03/19
網站導覽 購買資訊
:::

衛生福利部社會及家庭署版權所有 Copyright c All Rights Resserved

115204臺北市南港區忠孝東路六段488號12樓|聯絡電話:02-26531949| 署本部位置圖

建議瀏覽器:Chrome、Firefox、IE10以上版本(螢幕最佳顯示效果為1280*960)

目前瀏覽數: 29015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