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

第124期 快速社會變遷下的關懷弱勢(2009年03月)

窮孩子.低社交?家庭貧窮對兒童社會參與之影響

依台灣財政部的綜合所得稅資料統計,金字塔頂端5%的所得,與最底端5%的所得相比,在1998年為32倍,到了2003年增加為51倍,顯示台灣貧富不均的情況日益嚴重。近年來貧窮人口逐年增加,根據內政部統計,91年低收入戶共70,417戶,佔總戶數比例0.8%,較十年前的43,780戶增加了60.8%;到96年9月低收入戶已達89,000戶,而且未達低收門檻的中低收入戶也同步增加。

在M型社會的趨勢下,貧富間的差距愈來愈大,台灣兒童的生活也出現兩極化的發展;富孩子擁有足夠的學習資源與照顧,各項需求均能獲得滿足,從小就能出國旅遊,文化刺激多,社會適應情況佳;然而,長期處於弱勢環境的兒童,各項資源條件匱乏,缺乏文化刺激,生活視野狹小,學習資源無法獲得滿足,需要更多支持與關心。

根據Maslow提出的需求層級理論,人均有五個層級的需求,由低至高分別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愛與歸屬需求→自尊需求→自我實現。此外,Alderfer所提出的ERG理論將需求分成三種:生存需求(Existence)、關係需求(Relationship)、成長需求(Growth)。目前政府提供弱勢家庭兒童的服務,有超過半數以上是屬於經補方案,停留在生存與安全需求層次,對於孩子在人際關係與學習成長上的需求,尚未提出具體服務方案。

因此,有別於多數兒童貧窮文章著重在經濟問題的討論,本文欲進一步探討,孩子是否因為貧窮導致社會參與機會少,出現人際關係疏離,被社會孤立的情況。希望藉由本文的探討,能正視弱勢孩子社會參與的需求,並提出具體建議,協助貧窮孩子增進社會適應,不被社會邊緣化。

附加檔案下載
查看更多
發佈時間:2014/03/19
網站導覽 購買資訊
:::

衛生福利部社會及家庭署版權所有 Copyright c All Rights Resserved

115204臺北市南港區忠孝東路六段488號12樓|聯絡電話:02-26531949| 署本部位置圖

建議瀏覽器:Chrome、Firefox、IE10以上版本(螢幕最佳顯示效果為1280*960)

目前瀏覽數: 3867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