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

第123期 援採世界福利資訊,充實我國福利內涵(2008年09月)

援採世界福利資訊 充實我國福利內涵

「加入聯合國」、「重返聯合國」,熱鬧了一陣子,因為得不到廣大民眾的認同與回應,也沒有達到通過公投該有的法定額數,只好草草收兵。參與國際社會沒有爭議,但作為與方式卻須探究,時機、環境、條件還未成熟就魯莽躁進,難免會是「鬧劇」一場。我們與其消極責怪主事者,何不如積極的從不同層面來深入了解國際,例如加強對國際福利思潮的了解,充實福利內涵,提昇國民生活水準,就是可行替代途徑之一。

壹、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
由於社會福利具有當人們遭遇需要時,可以透過人為制度來挽補的功能。這種挽補,可以是一時的照顧;也可以是持續的關懷。這些作為需要意念的引導,也需資源的支持,與經濟互為表裡,復因對象是以「人」為中心,要激發人的潛能去參與,就必須對其文化背境與價值取向有所了解,引導從自助、互助、扶助來入手。這種演進,在時空變化的過程中,要有不變與該變的大前提。不變的是要涵蘊自有的文化傳承和擷取國際進步的觀念;該變的是針對地區特色,要有呼應的策略、法規、技巧與措施。兩者衝激與調適,展顯出要對新與舊、公與私、己與群、取與予作主從的抉擇。我們可以順其自然、隨波逐流的跟著別國跑;也可以慎加思考,吸收融化,修正既有缺失走出自我風格。

隨著今年的政黨輪替,百廢待舉,社會福利自然也是須變革的項目之一,更何況新內閣還提出「廉能、專業新團隊;永續、均富新台灣」的政見,要達到這個目標,就福利而言,更須放眼國際、立足國情」。敞開胸襟,取石他山,慎加研探就是專業;持之以恆,日新月異就是永續,將國家福利體制從根來探究,以福利先進國家作指標,能如是,廉能、均富也就距離不遠。

貳、放眼世界 擷取國際福利新觀念
有識之士,對世界和平、遠離飢寒莫不寄以厚望,但崇高目標必須從沒有飢寒之苦開始,唯有人們沒有糧食、工作、衛保、文化的威脅與匱乏才有希望,是以二次大戰後同盟國乃發起籌組國際組織,期盼能從集思廣益中找到對策,本文所指福利新觀念是以聯合國大會、特別附屬單位農糧(FAO)、衛生(WHO)、勞工(ILO)、文化(UNESCO)組織、國際福利專業團體如國際社福協會(ICSW)、國際社工人員協會(IFSW)、國際社區發展協會(IDS)等,以及國際公益社團扶輪社(Rotary)、獅子會(Lions)、同濟會(Kiwanis)、青商會(JCI)等對社福所公布之宣言、決議、公約、建議書等為主,縱然目前我國並未具會員國身份,但聯合國很多作為亦非以會員為限,例如聯合國通過之兒童權利公約,第四十五條就有「應公開讓各國參加,參加時可將文件送交聯合國秘書長收存」,雖非申請但有參與之意,其原文為:The Present Convention shall remain open for accession by any State,接著四十六條更有應開放讓願認同的參與Shall be open for Signature by all State,如果,我們努力作為的標準,超越了一般會員國,必然的會讓世人刮目相看,有助返回參與。

再進一步者,這些宣言、公約等也確有促進社會福利的功能,除聯合國憲章外,社會發展宣言、就有強調「所有之人及民族均有享受社會福利進步成果之權利及自由」接著又有「每一民族有權利及責任,自由決定其社會發展目標::不受外來的任何干涉」。試看已經公布的「世界人權宣言」,通過至今已逾六十年,其中自然有隨經社變遷而應須補充的地方,是以相繼有歐洲社會憲章、巴黎原則、亞洲人權宣言等等相繼出現補充,但也有至今仍有很多未能實施的地方,我們不妨將之拿出來與現況比較而作修正;又如國勞第一○二號「社會安全最低標準」公約,證之今日,我們的年金法仍未實施。此外,還有國際年,如兒、少、老、貧、障、志工、婦女、原住民等,無不提供各國該有的注意,另外還有國際日,如青光眼目、防治結核病日、哮喘日、無煙日、獻血日、婦盲日、無車日等,亦皆是注意健康兼顧群體,我們如果能多予注意及推行,必然的對國際地位、福利水準及民眾福祉有絕對的助益,那怕如有該做而還未做的,也要不諱言的加以檢討,是以在本期中由多位學者坦率的為文提出檢討,慢比不改好,急起直追,才能迎頭趕上,不落世界之後。

參、莊敬自強 國際化中要有國情化
採納國際思潮,並非照單全收,英美也同樣強調珍惜自己傳統文化,如美國有社工傳統(The Hertiage of American Social work)、英國社會安全的歷程(The EnglandRoad to Social Security)等,珍存自己優點,就是國情化,國情化較本土化、在地化大。吸收別人優點就是國際化。國際化不只是西化,他也是現代化,東鄰有進步,學習了該是東北,西方有進步,學習了就是西化,要緊的是能否吸收精髓來融舊創新原則,仿效歐美,一下慈善濟貧,一下福利國家,一下又福利多元化,盲目跟隨,耗時誤事,中國大陸近年也喊出,「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平情而論,以中華文化來詮釋社會福利,可以說是基於人性,本乎人道,藉行仁尚義為過程,而以「均」、「親」兼有為目標。行仁是把人當人,尚義是做該做的事,市井有凍餒,人間予溫情,自助中有扶助、自發中有自強,做到視助人為份所應為,理應如是,是自發的「德貴自覺」;是利他的「善貴及人」;而在範疇上卻是精神物質兼備,五福臨門中「壽、富、康寧、修好德、老終命」頗能傳神,至於具體措施,不問保息之政、九惠之教、荒政十二,都不失為極高明而道中庸的將正德、利用、厚生串連在一起,申明經濟成果要全民共享,而人民亦要盡力盡份,讓整個社會形成「生之者眾,食之者寡、為之者疾、用之者舒」,是勤儉且又充滿活力的社會。

強調國情化,不會與國際化衝突,抑且可以類比呼應,例如強調國際家庭年時,除了配合主題建立「最小民主體」外,要加倡家庭倫理;國際貧窮年時宣介邁向安全、康富主題外,不妨引介行仁尚義,以工代賬、扶貧濟傾的做法;國際老人年時除了響應「不分年齡人人共享的社會」外,要宏揚孝道;國際志願服務年時鼓吹墨家「大愛無私」;國際宣揚就業安全時不忘滲入「行神」崇敬;這些理念不相斥而可相融,我們不須爭執東方、西方孰優,古代現代孰宜,要緊的是在因時應勢中有效、在求新求好的民族文化中瀰漫民族感情,以文化的認同中引發更多「愛其所由,信其所本」的情懷,為社會福利提供新動力。

建立社會福利的國情化、國際化是一條漫長的道路,須要信心、毅力、制度來促成。只談國情化而不考量國際化,會與現狀脫節,也會落後;只有國際化而不談國情化,會迷失、會忘本,抑有甚者,如二者都未予注意,那更是躊躇徬徨而不前。國情化如果有見地,自然會為世界各國所仿採,就成國際化,所以國情化是從緊追不捨到並駕齊軀再到迎頭趕上,循國情化而國際化,可以說是介紹中華文化寶藏於世界,並將之變為可開發的資金與礦苗,而在接受國情化的前提下的國際化,也可對我們守成,戀舊的習性在外來刺激下可以產生吸收、轉化和創新的功能。

只有國情化而不談國際化,又易陷入固步自封,抱殘守缺,阻礙了進步,唯有二者兼採,主從有序,才是應有的做法,在這樣一個大前提下循人性、人道而人權來建立新的福利架構,讓人們不僅活得安和,而且活得尊嚴。

有謂強調國情化保守落伍,殊不知福利國情化,鄉土情深,有念舊而不忘本之德。傳統的「五種遺規」、「康濟錄」都是福利典章瑰寶,只是明珠蒙塵,未受重視。「建立自我文化特色的福利制度」,是自強而不自大,廣納四方,一經契合、轉化就可為社會福利的進步帶來無窮的生機。

肆、協調配套 改革精進一以貫之
以正德、利用、厚生的哲理來追尋均、親兼有的社會,可以用之四海而皆準,但是要達到必須專業教育、科技方法以及行政機關、可行法制的配套。

是以聯合國及國際社福團體一再建議對社會福利實務的態度,要建立自我文化理念與地區性的本土教育,因為價值標準,行為模式,社會運作,在在地需需求等都不是外來教科書所能解決,並冀盼從激發民族感情自強中來自助,以免促成民眾對服務與福利需索的無度,甚至有了以後還會產生平等與公正的矛盾;又因福利有易放難收的特性,服務措施有廢不了還須增加的困難,建立自助中自強而形成活潑生動的福利學術,這種取向的堅持,可使福利哲理中有倫理,措施中見公平,不會有挖東牆補西牆,顧此失彼的手忙腳亂;也不致預算不斷需求,而民眾對福利不滿的悵憾有揮之不去的痛苦。

生存必須工作,要享用必須納費以及部份負擔、公設民營、委託、代辦、補助等不同福利實際方式來防人性之弊,都必須見是法規,凝創一種發端自良知,見之於生活,落實於日常,強調個人應自強助,家族要相互關懷、社會要彼此互助、國家要保障成員的生存權,民間致力於超過此一標準的法制。

接著再設定量化、質化的標準,譬如效率(Efficiency)、彈性(Flexibility)、公正(Equity)、前瞻(Predictability)等,並盡可能將之指標化,把自己現在和以往比,也要和別國成長衰退作優劣比。古代墨子「考察本源、審察事故,用之實際」的三表法和今天研考所採用的選項列管、實地查證、年終考核都要從需求性、可行性、效益性、配合性來考量;執行中的考評,目前較為盛行的有內部檢核制(Internalcheck system)、無缺點方案(Zero Defects Program)、目標管理(Management byObjective),而執行完畢後的評鑑及追 考核(Follow up),由專設單位來執行,畢其功能一役。

再好的文化寶藏,藏之名山,別人看不見;明珠蒙塵,棄之荒野,不是有心人,也無由發現,願我們探討思索之餘,擷取先賢經驗,師其成規;引介歐美作法,斟酌損益,在天災人禍時,警惕奮鬥;在風調雨順中,感恩惜福。災禍無蹤,理得心安;災禍來襲,有備無患,將關愛同胞作為,視作促進社會發展的動力。

「道在邇而求諸遠,事在易而求諸難」,社會福利的國際化與國情化具有以社會進步來促使經濟繁榮,以經濟繁榮來支持社會祥和的功能。我們確信,「人有遠慮,必無近憂」,福利絕不只是生、老、病、死、苦、難等問題的解決,衣、食、住、行、育、樂需要的滿足,而是在提昇生活品質之餘,融措施於國家整體計劃之內,其效益是「增福利於全民,蘊國力於無形,未來的多於現在,無形的勝於有形」。

附加檔案下載
查看更多
發佈時間:2014/03/19
網站導覽 購買資訊
:::

衛生福利部社會及家庭署版權所有 Copyright c All Rights Resserved

115204臺北市南港區忠孝東路六段488號12樓|聯絡電話:02-26531949| 署本部位置圖

建議瀏覽器:Chrome、Firefox、IE10以上版本(螢幕最佳顯示效果為1280*960)

目前瀏覽數: 38678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