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

第184期 障礙平權主流化(2023年12月)

日本心智障礙當事者自我倡導運動發展之概觀

  歐美所謂心智障礙者「自我倡導運動」(Self-Advocacy Movement)」或是「People First Movement(尊人為人)」,意指由心智障礙者所組成的團體,目的是為提升個人的生活品質、維護自身的權利、促進社會參與及享有休閒娛樂等目的而推動的各項社會活動(王育瑜,2023;立岩真也、寺本晃久,1997)。此「自我倡導運動」源自1968年的瑞典,進而在1970年代於北美擴散。透過適切地支持、認識自己與權利、及選擇與決策的過程中發展出心智障礙者的自信,在充權的過程中進而為自我或是為集體發聲,亦即,是心智障礙者為爭取權利、促進社會改變的公民權運動(王育瑜,2023;立岩真也、寺本晃久,1997)。這股風潮於1990年代吹至位於東亞的日本,心智障礙者所表達的聲音開始被聽見,稱之為「當事者活動」、「本人活動」或是「當事者運動」(立岩真也、寺本晃久,1997;古井克憲,2012;保積功一,2007)。
  地理位置、社會文化相近的日本,經常是臺灣借鏡取經學習的對象。然而,在臺灣關於自我倡導的發展經驗,卻多半以歐美經驗為重,鮮見日本的相關經驗。藉此,本文擬整理日本心智障礙者自我倡導運動的發展概況,加上筆者自2018年以來參加日本People First年度全國大會的經驗與觀察,期能為臺灣社會帶來另一種視野。又,「當事者」一詞乃是日本障礙運動界強調障礙者主體性的普遍用語(寺本晃久,1994;中西正司、上野千鶴子,2003),本文的撰述中涉及障礙者主體展現之文意時,採用日本該用語,以期更貼近日本的脈絡。

附加檔案下載
查看更多
發佈時間:2023/12/28
網站導覽 購買資訊
:::

衛生福利部社會及家庭署版權所有 Copyright c All Rights Resserved

115204臺北市南港區忠孝東路六段488號12樓|聯絡電話:02-26531949| 署本部位置圖

建議瀏覽器:Chrome、Firefox、IE10以上版本(螢幕最佳顯示效果為1280*960)

目前瀏覽數: 3075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