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期 災害應變及社會工作實務(2023年03月)
鄉村社區中高齡者之脆弱性與臨災行為
鄉村社區高齡化為災害脆弱性因素之一,因此公部門致力於在社區培植以自助後人助的概念以降低地方災害風險(Lin & Chen, 2022)。高齡化是當今世界人口趨勢,世界衛生組織定義65歲以上為老年人口,當老年人口占所有人口達14%,即為「高齡社會」,而達20%以上則為「超高齡化社會」。臺灣已於2018年邁入高齡社會,國家發展委員會(2018)更推估臺灣的老年人口在2026年將突破20%,邁入超高齡社會。
2005年卡崔娜颶風侵襲美國Gulf Coast,該地區70 % 罹難者為高齡族群(Benson, 2013);2011年東日本大地震造成逾1萬5千人罹難,其中60歲以上高齡者占66.1%(日本內閣府,2015)。而我國內政部(2018)公布之2014年至2017年天然災害死亡統計資料,發現65歲以上高齡者死亡指數達0.81(註1),顯示長者屬災害弱勢。社會中日益增多的獨居高齡者(註2)若分布在防救災資源較有限的鄉村地區(註3),則更加深其脆弱性(張家銘等人,2014)。
然而,亦有不少既有研究指出,有較多或較強社會網絡支持的高齡者,會因網絡所發揮的自助與互助而有較低災害脆弱性(陳亮全等人,2010;Cohen & Poulshock, 1977),究其原因主要是以社會資本建構的網絡增強了高齡者的韌性而使他們得以安全地在地老化(aging-in- place)(Lin & Chen, 2022)。因此,本研究透過南投縣水里鄉興隆村之個案,運用實地調查及深度訪談,了解鄉村社區中高齡居民的脆弱性與臨災避難行為,以歸納作為公部門推行社區防減災計畫以及配置社會工作資源之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