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期 公益勸募與社會福利(2007年11月)
現代「籠中之子」及其父母的生命觀——以高雄市某無障礙之家為例
桃麗.海頓(Torey L. Hayden)出版的「籠中孩子」,那是一位心理治療師敘述幫助一位心理障礙的孩子走出心中陰影的感人故事。收留在身心障礙的機構內的人,我們稱之為「家民」,而這些「家民」其處境就如桃麗.海頓所謂的「籠中之子」。
筆者看過張淑美教授寫的《生命教育研究、論述與實踐──生死教育取向》一書,裡面收集了從1975年到2002年所有我國研究與「生命教育」相關的論文題目,這些論文大多屬於「臨終關懷」、「安寧照顧」之類的研究,更多人做的,都是關注在「一般人」的自我、家庭或是社會的問題。不知道是否有人曾經想過以下敘述的問題,至少在檯面上,我想很少有人真正著手對這一群人的關注,似乎他們是不存在於這個社會上的「隱形人」,就某方面而言,他們確實是被社會遺忘的一群,他們的內心世界與需求更是少有人會關心,難道他們不是「人」嗎?如果我們承認他們是「人」,就應該去看看他們的世界、去了解他們的需求,筆者因為在這樣的公立機構待過一段為期頗長的時間,且從事第一線工作,藉由長期接觸,認為被遺忘的這一群人以及他們的家屬也有他們的生死觀,所以特別把它拿來做初步的探討與研究,期盼喚起社會大眾對這群人「生命」的重視,讓他們對於自己的存在,也能擁有一絲絲的尊嚴與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