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

第107期 社區發展與社區營造(2004年09月)

全球化趨勢下臺灣社區工作模式之思維與實踐

不同的時代背景,人類社會呈現不同的價值意識與生活型態、不同的社會結構與互動模式,從而衍生不同的社會問題與福利需求。由於社會工作專業價值之社會建構性格,讓任何與社會工作相關之理論、研究與實務模式之思維,必須鑲嵌在社會變遷與當代問題的脈絡中,尤其在當前全球興起「全球在地化」與「在地全球化」辯證思維下的社區工作模式,更須緊抓社會變遷脈動,進行創新思維與實踐。

人類社會自七○年代以來各類電子、資訊及科技產品競相創新研發,不但建構出無遠弗至的全球資訊網路與國際交通運輸網絡,也促成跨國經貿投資自由擴張。在這種全球政經勢力逐步深化其影響力趨勢下,各國政府莫不積極參與各類國際或區域國家政經聯盟,來尋求國際認同並藉以促使該國資本、商品、勞力及服務,得運用全球化科技與管道,迅速行銷全球。這種跨國政經、人文互動不斷互滲交流的結果,逐漸型塑出當前嶄新、多元且變遷快速的全球化趨勢。時至今日,全球化思維與現象,已席捲世界各地,衝擊著每個地球成員的生活型態和價值意識,也掀起了人們對本土文化的反思與危機意識。面對全球化議題,Wallerstein 認為,全球化過程只是人類社會歷史發展和資本主義長期發展的一個階段(高宣揚,1998:1106),任何國家或地區均無可抗拒或逃避。做為世界體系之一的臺灣,當然也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衝擊而呈現多元複雜的社會問題。

為因應當前臺灣社會問題,行政院於2003 年提出「挑戰2008 國家發展重點計畫」推出各類以「社區」為實施基礎的「社區化」政策,企圖以「地方分權」、「民間參與」等「在地化」、「本土化」行動意識,喚起民間組織合作意識,共同參與社會問題之解決。在此一片「社區化」政策理念與呼聲中,做為一般民眾與各類福利人口群棲身所在地的社區,勢必得藉由增強權能、凝聚共識、整合社區內外資源、強化集體合作行動等措施,始能配合政府相關單位,共同回應全球化趨勢下基層社區問題與發展困境。為深入探討適應臺灣本土風俗民情、資源及問題特性之社區工作模式,本文藉由文獻探討並運用完全參與式社區行動研究方法,展開一系列結合理論、研究與實務的社區實務工作,期從中思維當前臺灣社區工作模式。

附加檔案下載
查看更多
發佈時間:2014/03/17
網站導覽 購買資訊
:::

衛生福利部社會及家庭署版權所有 Copyright c All Rights Resserved

115204臺北市南港區忠孝東路六段488號12樓|聯絡電話:02-26531949| 署本部位置圖

建議瀏覽器:Chrome、Firefox、IE10以上版本(螢幕最佳顯示效果為1280*960)

目前瀏覽數: 38815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