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

第107期 社區發展與社區營造(2004年09月)

全球化、在地化與社區工作

在「全球化」(globalization)的趨勢之下,對社區的意涵產生兩種不同的辯證,第一種說法認為,藉由通訊科技與運輸系統,讓世界走進家庭,實現「天涯若比鄰」的理想,遠方鄰居越來越熟悉也越來越重要,在這種跨國跨洲的緊密關係之下,讓我們亦步亦趨的跟隨全球化的腳步前進,卻與所生所息的故鄉漸行漸遠,現有的社區脈絡與人際關係逐漸疏離瓦解,人與社區的關係似乎是越來越遙遠了;另一種說法則認為,在全球化之下社區傳統的關係網絡固然受到衝擊,但似乎也是獲得重生與力量的機會,全球化壓縮國家主權的空間,使其問題必須向國家層次以上(跨國)及國家層次以下(社區)發展,「社區」恰好填補國家之下的空間,激發社區的自主意識,帶動起蓬勃的社區運動,「在地化」(localization)的觀念應運而生。這兩種說法各有其立論的基礎,但並不彼此對立,全球化下社區的型態確實在改變,社區的組成樣態也在逐漸多元分化當中。不過,對地方的認同,卻也是生命經驗當中很重要的一環。因此,認同「全球化」不必然表示放棄「在地化」,與棄守自己所生活的社區。

全球化現象之下產生許多新興的議題,從社會福利的觀點來看,主要依循著兩條路徑演變,一是產業結構改變,勞力密集產業外移,帶來一波失業潮,也產生新貧問題;一是人口流動,帶來外籍配偶與外籍勞工的問題及人口外移產生獨居老人日益增多的趨勢。這兩條路徑彼此交纏,需要政府有具體全盤的政策與措施,才能有效的解決,當然不是一個社區或社區工作者微薄的力量可以處理的。不過,社會工作在全球化時代當中,對其產生的現象與帶來的問題,應該加以瞭解;同時,社區作為一個人類活動的場域,如果能夠發揮「就近照顧」的精神,對問題的解決會有所助益。尤其,社會福利社區化、社區照顧、就地老化等觀念,已成為臺灣社會福利措施推動的重要做法時,社會工作者更責無旁貸要思考在社區層次的解決策略。

附加檔案下載
查看更多
發佈時間:2014/03/17
網站導覽 購買資訊
:::

衛生福利部社會及家庭署版權所有 Copyright c All Rights Resserved

115204臺北市南港區忠孝東路六段488號12樓|聯絡電話:02-26531949| 署本部位置圖

建議瀏覽器:Chrome、Firefox、IE10以上版本(螢幕最佳顯示效果為1280*960)

目前瀏覽數: 3881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