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期 社會福利資源網絡與行銷(2006年09月)
社會資源網絡建構與個案管理實務——以中部四區為例
對問題複雜且需要長期介入服務的弱勢族群提供具體有效的「單一窗口」服務,一直是社會服務機構的重要工作目標。為此,無論是社會工作、心理衛生、長期照顧或就業服務等部門,無不將個案管理列為工作重點。個案管理的運作旨在導正服務供給的片斷、零散和資源重疊浪費的現象,以避免讓具多重問題或需求的個案奔走於各機構間,進而期待能善用資源以為個案提供符合其需求之全面性服務。然而,個案管理的實踐是要以資源網絡為前提的,否則其服務的效果也將難以超越傳統的服務模式。因而,有效社會服務的過程,一方面要能以全人的觀點掌握個案的問題、需求與動態,另一方面則需要有充沛的資源網絡為其服務做後盾,始可能為需求面與供給面的媒合奠定好的基礎。
個案管理於90年代初被正式引進台灣,經過社工界多年的倡導,相關的理念與實務在90年代後期已甚為普及,特別是在921大地震重建期間,公、私部門的社會工作、心理衛生及就業服務等單位,當他們試圖為案主提供更完善服務時,資源網絡建構與個案管理可說是最為受到重視的面向。到底這兩項互有關連的社會工程之執行狀況為何?它們與個案處遇的關係為何?以及重建期間的的經驗有無足以供借鏡之處?本研究主要係以921重建期間的資源網絡建構與個案管理實務為例,就這兩項議題進行研究,以期能從本土案例的經驗,提出可供台灣建構資源網絡與推動個案管理的具體建議。
為達成前述目的,本研究依共同生活圈和資源網絡建構特性,以南投縣埔里和南投、及台中縣霧峰和新社等4區做為研究場域,並以區域內公、私部門的社會工作、心理衛生及就業服務機構之工作及專業輔導人員為研究對象。除蒐集相關文獻以分析個案管理與資源網絡的相關內涵外;本研究也藉由文件分析和實地訪視相關福利機構,以瞭解地區性的資源網絡建構狀況;此外,本研究也對6位第一線的社工員和心輔員進行個別深度訪談,並邀請相關機構主管或代表分區舉辦4場次的焦點團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