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

第169期 原住民族社會工作(2020年03月)

原住民族家庭服務中心輔導模式之回顧與分析

受到社會變遷、都市化與全球化的影響,家庭功能日趨式微是全球性的公共議題。當家庭功能處於低落的狀態時,常伴隨著多重問題,例如貧窮、暴力及 親密關係暴力、低收入導致經濟問題、主要照顧者功能不足、缺乏適切的支持或 資源等(Rooij & Strydom, 2014; 謝秀芬, 2011)。在實務工作上,由於這些家庭所 擁有的資源相對偏少,連帶的危機風險的程度也較高,特別是原住民族同時處於族群、階級、經濟、就業、教育、居住及社會關係的機會等相對劣勢的狀況(黃源 協,2014),使得應享有的社會權遭到剝 奪,再加上其社會邊緣化的地位,妥適社會福利體系的規劃與實踐,是保障原住民族公民權降低社會排除必須面對的議題。

考量正式系統服務輸送的便利性和可及性不足、空間距離不便、以及資源缺乏所形成服務使用上的障礙(沈慶鴻, 2014;黃增璋,2004;童伊迪、黃源協, 2010;陳淑娟,2004),為確保原住民族 婦女、兒童、老人和身心障礙者等弱勢人口群的生活權益,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以下簡稱「原民會」)特別結合地方政府及民間團體,設置原住民族家庭服務中心(以下簡稱「原家中心」),期能透過夥伴關係的協力運作,建構具有文化脈絡與區域差異的原住民族資源網絡體系,以為轄區內的原住民提供符合其需求之預防性、互助性、發展性的福利服務,進而期能舒緩原住民族社會問題。 原家中心源自1998年於原鄉地區設 置的「原住民社區家庭服務中心」,依據「原住民老人暨兒童照顧六年實施計 畫」開辦,初期僅補助12個民間團體先於 交通偏遠之原鄉部落設置;因服務成效獲 得肯定,於2002年正式推動且更名為「原 住民族家庭暨婦女服務中心(註1)」,並於2003年起逐漸擴大辦理。其後,順應全 球化趨勢並欲強調「以家庭為中心」的服務模式為主軸,再次更名為「原住民族家庭服務中心」。原家中心是我國原住民族社會福利輸送及部落資源網絡體系的重要 據點,在原民會歷經20年的努力推展, 至2019年12月底在全國已經達到62個原 家中心(註2),不僅達成一原鄉一中心的 目標,也在許多都會區設置,以協助都會區原住民的社會服務。因此,原家中心不僅是原住民族獲得在地社會福利的重要據點,同時因其要求運用具原住民身分的工作人員,也逐步建構具有原住民族文化特色之社會服務。

原家中心設置的目的,除了期待建構原住民族福利服務輸送及部落資源網絡體系,考量社政體系中具有原住民身分工作者比率偏低,與原住民間溝通困難 (李明政,2013),在計畫中也特別要求 運用具原住民身分的工作人員,期待「以原住民服務原住民」。因此,原民會希望藉由原家中心培養更多的原住民社會工作專業人才,故在計畫推動之初,即委託鄰近大學的社工相關學系成立專業諮詢和輔導小組,提供原家中心必要的督導、輔導與專業諮詢,期待藉由積極的輔導措施協助原家中心培育社會工作專業人才。在這樣的服務目標及脈絡中,原家中心輔導計畫的推動對原家中心的服務及專業發展扮演重要的角色,原家中心輔導計畫從早期的「專業諮詢輔導計畫」到現今的「專業督導扎根計畫」,輔導模式歷經數次的調 整;而筆者自2000年起投入原家中心的評 鑑工作,並於2014年擔任原民會委託辦理 之專業督導扎根計畫的總督導,適逢原家中心輔導模式轉型之際,經多次走訪全國原家中心,長期觀察原家中心運作特性、服務狀況及其形成脈絡,因此,本文將針對原家中心的設置及其輔導模式進行回顧與分析。

作者 : 莊俐昕
關鍵詞 : 原住民、原家中心、專諮輔導計畫、扎根計畫

附加檔案下載
查看更多
發佈時間:2020/04/28
網站導覽 購買資訊
:::

衛生福利部社會及家庭署版權所有 Copyright c All Rights Resserved

115204臺北市南港區忠孝東路六段488號12樓|聯絡電話:02-26531949| 署本部位置圖

建議瀏覽器:Chrome、Firefox、IE10以上版本(螢幕最佳顯示效果為1280*960)

目前瀏覽數: 3874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