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

第114期 家庭福利政策(2006年06月)

平等或差異?——母親身分與母性政策的論述

「母職」一詞蘊含著多重意涵,它可以是指社會文化透過社會制度定義女性的社會關係,也可以是指女性在日常生活中所擔負生育與養育的責任。本文主要是透過女性主義觀點,檢視歐美與台灣之母性政策與法案,剖析國家如何藉由社會制度的建構,形塑女性在日常生活中母職實踐之經驗,並釐清母性政策勾勒的母職形象之輪廓所隱涵的性別意識。台灣母性政策的發展從戰後初期的家庭計畫辦理,到世紀之交的「兩性工作平等法」之實施,共歷經了半世紀之久。在這五十年期間,無論是早期以生育為主的家庭計畫或「優生保健法」之實施,或中期以家庭為主、工作為輔的「勞動基準法」與「就業服務法」,到近期強調家庭與工作並重的「兩性工作平等法」,都勾勒出日常生活中女性與家庭密不可分的互動關係。然而,這些社會關係又建構著甚麼樣的母職形象與凸顯出甚麼樣的社會意涵呢?本研究綜合歸納戰後台灣母性政策發展之社會意涵,包括:(一)維繫傳統核心家庭關係為主軸;(二)殘補式的母性保護之福利思維;(三)支持配套不足的就業環境;及(四)強調「男主外、女主內」的性別角色。

附加檔案下載
查看更多
發佈時間:2014/03/13
網站導覽 購買資訊
:::

衛生福利部社會及家庭署版權所有 Copyright c All Rights Resserved

115204臺北市南港區忠孝東路六段488號12樓|聯絡電話:02-26531949| 署本部位置圖

建議瀏覽器:Chrome、Firefox、IE10以上版本(螢幕最佳顯示效果為1280*960)

目前瀏覽數: 3868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