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期 家庭福利政策(2006年06月)
社工系所參與實務工作的實踐歷程與省思——以承接「高雄市發展遲緩兒童早期療育通報個案追蹤輔導服務委託實施計畫」為例
在學術領域內,社會工作屬於應用科學的一種,其發展可以追溯到人類因生存互助而興辦的慈善服務(徐震、林萬億,1985);Payne提出社會工作乃是一種社會建構的活動,在此社會建構下的社會文化脈絡,產生了社會工作理論,而此理論也同樣會影響此一脈絡(引自周玟琪等譯,1995);故而,林萬億(2002)指出,社會工作是行動的學科,其實就是應用的科學,而非純粹的科學,其所發展出來的理論,應該就是實踐的、應用的,而非本質的。由此可知,社會工作在其教育與專業養成過程中,如何將理論加以實踐與應用,如何落實在社會文化脈絡面的操作是相當重要的。
然而,許多實務工作者常常認為理論無法在實務工作中運用,愛心與熱心才是最重要的(曾華源,2002);周月清(2002)也指出教育與實務兩者間互動不平等、接納度、互助不足、缺乏對話與溝通管道,皆是社工教育界與實務界面臨的問題;因此,近二十年以來,在行為與社會科學領域之中,對於實務與學界教育之間分歧的探討,日益受到重視(Stephen,2005);1974年社會工作實務與教育的焦點會議中,亦強調社會工作的知識、實務工作與服務輸送之間彼此合作的必要性(Caroff & Mailick, 1980, p33);對於社工教育界與實務界的鴻溝,徐震、林萬億(1985)指出社會工作的實施不單靠經驗傳遞,而是以社會工作理論為基礎,有步驟的過程、有根據有評估的一種科學性與藝術化的運用,所以社會工作理論因實施而產生,社會工作的實施應回饋到理論的建構上;教育與實務彼此要能合作,需要透過資訊的交流、觀念的溝通以及彼此互相影響,才能真正達成合作(Caroff & Mailick, 1980, p35);由此可見,實務、教育與研究之間,並沒有不可跨越的鴻溝,若能透過彼此的合作、溝通,即能確實將實務需求落實於研究發展之中,而教育也能反應回實務所需的相關知能。
高雄醫學大學醫學社會學與社會工作學系(以下簡稱本學系),從創系以來,對於社工教育與實務間結合即相當重視,這一方面與校方有附設醫院實務場域之可近性資源有關,另一方面,也源於本學系對於當初南部社工資源較為缺乏的一種社會回饋。因此,在教師方面,鼓勵社工教師透過加聘參與附設醫院之臨床服務與教學工作,或擔任校外相關實務機構之督導,持續在實務場域中多所經驗,同時師資之聘用也重視其實務工作背景,並邀請多位實務界之資深工作者擔任兼任教師;在課程設計方面,除基礎知識傳授外,也重視結合實務領域的教學體裁與實地參訪,實習課程更強調由教師在實習機構中開發方案,並帶領學生參與,期能將學校所學落實於實務之中;另一方面,本學系也陸續與公部門合作承接服務方案,包括成立衛生署老人醫療保健研究室與示範中心,提供對長者的照顧服務,並訓練學生與社會志工辦理高雄市三民區老人保護專線與獨居關懷訪視專線等服務,承辦教育部攜手計畫,進入學校鄰近之國中校園,提供教育、輔導與宣導等服務。因此,藉由與實務領域的合作,一方面對於課程內容進行調整,以回應實務領域的人力需求(例如新增早期療育社會工作、臨終社會工作、法律社會工作等課程),另一方面,也促使教師投入相近的研究領域,進而累積相關成果(例如老人照顧、早期療育、弱勢家庭研究),再者透過學校實習課程的合作,不單能使學生累積實務工作經驗,也促使學生在畢業後,願意投入該工作領域之中繼續服務。
民國95年7月,高雄市政府社會局兒童福利服務中心(以下簡稱兒福中心)徵詢本學系相關領域教師有關參與投標該單位「高雄市發展遲緩兒童早期療育通報個案追蹤輔導服務委託實施計畫」(以下簡稱服務計畫)之可行性,本學系秉持對社會工作教育與實務結合的重視,經由系內教師的討論與評量後便決定撰寫計畫參與投標,並在得標後,於同年7月下旬與兒福中心正式簽約,執行為期到同年12月底之服務方案,本文即呈現本學系在該方案執行之前、中、後期的相關家庭追蹤服務之實踐歷程,並從中提出反思與檢視,期能對於日後在教育界參與實務工作之實踐與定位及增強社工教育中的家庭取向之評估與處遇等部分進行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