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

第103期 青少年福利與發展(2003年09月)

高市中高齡婦女的文化活動參與、阻礙及其身心健康之探究

人生在不同的階段,會有不同角色與身分的扮演,而女性的生命週期對個體的休閒參與有著不同的影響。在成年期組成家庭以後,進入生兒育女的階段,這時扮演母親角色的女性其生活主要內容,以家庭、孩子的需求導向為主要考量,因為責任歸屬感,所以參與文化活動的自主機會容易被剝奪。多數女性總以滿足工作與家庭的需求為聲明中優先的任務(陳源湖,2002)。女性性別角色所呈現出來的「照顧倫理」(ethics of care),往往使婦女忽略自己的休閒需求(Parry & Shaw, 1999)。國內的研究(例如杜娟娟,2002)顯示,母職角色是婦女休閒的重要限制。傳統家庭的角色分工,賦予女性養兒育女的照顧責任,該研究以質性研究進行深入訪談,發現已婚婦女其母職角色的休閒行為所呈現的特性,有兩種現象:一為母子共生現象,母親在陪伴子女的過程中,尋找自己的休閒。二為他控型態之休閒,缺乏休閒的自主權,必須配合家庭生活與家人,即便有外顯的休閒活動參與,但休閒權利由他人掌控,在主體經驗感受上卻沒有休閒的本質。

等到四、五十歲時,孩子長大,女性漸漸開始擁有自己的時間,然而根據連續理論(continuing theory)指出中年的嗜好、習慣,攸關著老年的生活品質(Riddick &Stewart, 1994),於是這時往往由於年輕的時候沒有培養對文化活動的興趣與習慣,反而不知如何利用閒暇時間放鬆身心。而且這個時期正歷經更年期風暴,身體的變化以及週遭生活事件的改變,諸如面臨空巢期等失落感,而荷爾蒙藥物治療的副作用,又如影隨形的令人擔憂,許多研究都強調以自然療法(natural remedies)來度過這個時期,也就是休閒的參與,可以增進健康與身體、情緒上的安適,並且提供中年婦女一種親密感、安全感、持續性,可以改善其自我態度,所獲得的平衡感更可以協調更年期在中年時的轉變歷程(Parry& Shaw, 1999)。

到了六十歲以後,女性的休閒品質與內容又得視身心健康的狀況而定;倘若又承擔照顧孫子的責任,則參與文化活動的這種休閒似乎又成了阻礙有加的夢想。根據國外的研究,健康的自覺情形和休閒方式均會直接影響退休老年婦女的生活滿意度(Riddick & Stewart, 1994)。而且在Iso-Ahola(1994)等人的生命週期與休閒活動研究中,參與頻率與活動量會隨著年齡增加而遞減。

以台灣現今這一代的高齡者,由於年輕時都處於經濟匱乏的社會,生活以生產和改善家庭經濟重心,所以多數的民眾較少有培養適當休閒的機會( 李青松,2002)。若能提供適當的機會與資源給高齡者學習參與休閒活動,高齡者仍是可以培養良好的休閒參與,以增進老年期生活之滿意度(王素敏,1997)。近年來台灣地區的人口結構,依行政院衛生署的統計,至民國90 年為止,台灣地區平均壽命女性為78.48 歲;隨著社會經濟環境的改善,因為醫療衛生的進步,平均餘命逐漸提高,中老年人退出勞動市場後,仍會生活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即使是有工作的中老年人,相較於年輕的工作族群,通常是擁有較多的休閒時間,可以參與文化活動。長壽現象固然可喜,但是如何充分運用較多的自由時間,追求健康與快樂,使高齡者活得久且活得好,更是生活品質重要的指標。因此對於中高齡族群的文化活動參與狀況、阻礙及其身心健康之情形,成為我們所關切的議題。

行政院主計處第三局(2003)的社會指標統計將國民生活指標體系包含健康、環境、安全、經濟安定、家庭生活、工作生活、學習生活、社會參與、文化休閒等九個領域。根據其1992 年對國人文化調查需求面綜合報告,結果顯示,國人最期望之生活型態依序為「良好健康」、「充裕收入」及「享受親情」,至於對理想生活型態之追尋,係以良好之健康居首(行政院主計處,1992)。現代人生活繁忙,充滿不如意與挫折,可藉由充實自己的精神生活,參與文化活動所感受到的愉悅之感,調劑身心靈,增進個人身心之健康。

近年來,文化的內涵在國家政策的思考裡,有了相當大的變化,從早先「休閒」和「文化」並列的框架解放出來,不再把文化窄化為生產之虞的個人化休閒範疇,而把文化擴大到社會生活總和的全部,而且相當程度是以集體生活品質的良窳來衡量;這是一個可喜和正確的蛻變(蕭新煌,2002)。由於周休二日的實施,宣示著休閒時代的來臨。為此,充分利用休閒時光,從事富於文化意涵的活動,注意休閒與工作的均衡,將是今後生活文化的主流(沈清松,民88)。

第六屆全國婦女國是會議(2001)提及:南部地區的休閒文化時提出,文化上似乎將南部地區的女性,定位於固著傳統、藍領階級的主要就業型態,以及較低度技術的勞動取向,是為一般人們思考上較主要的想像;除了地理區域的分隔以外,在文化的屬性上似乎也作了相對程度的區隔。這樣特性的區分,事實上應該透過不同階層女性的生活經驗及所接受的文化刺激以及教育程度、婚姻狀況、工作現況、經濟條件等各項因素的影響來考量。根據高雄市政府調查,發現高雄市民對各類文化活動的需求(參與意願)比例高達70%以上(李亦園,1984)。南台灣仍然有許多廣大的中產階級的生活經驗,以及在服務業中生產的女性,所以在談及南台灣地區的文化生活時,其含蓋的層面是相當廣泛的,當然這也和她們所擁有的社會資源及階級等背景有所關聯;在這些廣泛的生活經驗與層面之下,也會牽動著我們關注對不同年齡女性是以哪些文化活動的參與為主,尤其是屬於弱勢族群的中高齡女性,其參與文化活動時,參與態度的取向、遭遇的阻礙內容為何?又與其基本變項:教育程度、婚姻狀況、工作現況、經濟條件的關係為何?進一步是否可預測身心健康,皆是本研究所要探討的主題。

陳怡如(2002)認為女性在個人生命過程中透過休閒活動的參與可協助自我角色定位,得到權力的賦與,建立自我意識、認同自我及社會關係。所以,藉此研究鼓勵女性積極參與文化活動,增進對參與文化活動的自我察覺,探索、瞭解或意識到自身的參與阻礙與限制因素,規劃自己的心靈時間,追求生活品質,培養美感,使自己找到身心健康的原動力,進而達到自我實現的境界。

我們相當肯定休閒帶來的正面功能,但也不可忽略從事休閒所隱藏的負面影響,尤其是對一些弱勢族群(例如:中高齡女性)的休閒生活探討,更應思考如何提供完善周詳的資源,以協助她們開發更多正向的休閒經驗(陳源湖,2002)。根據高雄市政府民政局91 年底的人口資料統計調查,高雄市人口結構呈現老化現象,而且女性比例也逐年增加;基於高雄市的文化活動大多屬於官方資料,以描述性研究為主,至於進一步了解這些文化活動的參與、阻礙及身心健康的關聯性研究尚付闕如,尤其針對中高齡婦女,故選擇探討高雄市中高齡婦女的文化活動參與、阻礙之相關因素及其身心健康的取向;期望能有助規劃與推展高雄市文化活動,擴大高雄市中高齡婦女的文化活動參與比例,提升其文化蘊涵與生活品質。

附加檔案下載
查看更多
發佈時間:2014/03/13
網站導覽 購買資訊
:::

衛生福利部社會及家庭署版權所有 Copyright c All Rights Resserved

115204臺北市南港區忠孝東路六段488號12樓|聯絡電話:02-26531949| 署本部位置圖

建議瀏覽器:Chrome、Firefox、IE10以上版本(螢幕最佳顯示效果為1280*960)

目前瀏覽數: 39477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