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期 青少年福利與發展(2003年09月)
對新版兒童及少年福利法的分析與批判——一部與少年現實需要…
在知識經濟的時代中,任何社會的長期發展是要有許多條件相互配合的,不僅政治環境必須穩定,社會治安問題要少,而且人口的素質也要高,才能提供經濟發展條件吸引國內外長期投資資金。台灣地小人稠、缺乏天然資源,無法僅靠內需市場維持經濟成長。雖然近些年來,國民所得不斷提高,但是生產成本卻也是不斷升高。因此,產業結構必須導向資本密集和生產附加價值較高的產品。這不僅是靠雄厚的資金資本即可,還要有優質的人力資源配合。少年是國家社會未來的中堅,其人力素質的培育是不容忽視的。以國內目前的狀況而言,從人口結構看出老人平均壽命增加,而出生率下降。自80 年以降,各縣市少年人口總數佔總人口的比例已逐年下降,顯示未來生產人口的實際產值必須提升,否則對社會未來經濟發展有很大的影響,值得關注。因此,國內整體社會經濟要能持續的成長,擁有更高的人力素質是必然條件。
依照行政院主計處(1999)以及內政部統計處(1999)調查統計資料顯示,目前台灣地區的少年人口逐年下降,值得注意的事是:(一)少年在各區總人口比例均逐年下降,代表未來生產人口會減少,社會要維持高的經濟產值和繼續發展,則人口素質居重要地位。未來生產人口佔總人口數一直在下降的事實。(二)在學學生人數逐年增高,而少年勞動力參與,則逐年下降。但是逐年下降的趨勢,而且城鄉差異大,少年有集中都市的情況(曾華源、郭靜晃,1998)。由此看來,個人社會適應能力仰賴學校教育的程度加重,學校教育體系能否就未來社會發展的角度,擬定教育方案能並且減少少年問題,培養社會發展所需要的人才,至為關鍵。否則未來不僅有可能引發結構性失業,與就業機會結構失衡,將導致社會問題增加,而且少年成年後的社會適應與就業訓練之工作,必然會對社會帶來沉重負擔。
近年來,台灣社會快速變遷的情況下,教育改革爭議四起,家庭組織結構多樣化後,許多家庭功能已減弱,而無法承擔子女保護與教養職責,甚至是侵害子女來源。加之,大眾媒體與網路全面性侵入進入家庭與學校系統,對傳統的社會規範和價值體系受到很大的衝擊,使家庭與學校系統無法掌控對少年的教育。當前少年成長環境比成人當年成長的環境優渥,彼此的生活經驗差異很大,少年接受多元來源的價值,但是缺乏成熟的認知能力去體驗經歷,表現出來的不同或標新立異之行為和想法,卻為成人世界所不解,而被標籤為「新新人類」、「狂飆少年期」,或批評「怕苦、怕累,卻不怕死」的「草莓族」。因此,相較於過去,少年在成長過程中,政府和社會應擴大現有家庭支持體系和強化學校教育體制功能,以提供少年成長上的需求。
近年來,台灣的少年問題,從援交、飆車、安非他命、吸毒、自殺、未婚懷孕、墮胎、搶劫及少年失學逃家等等,使得我們意識到現在少年所遭遇的問題,將成為日後嚴重的偏差行為或犯罪行為,進而影響到家庭生活的穩定及社會的發展。此外,當前社會經濟的發展條件與過去不同,貧富差距拉大,社會變遷也造成家庭結構與功能弱化,也使得少年需要家庭外的各種社會服務。提供少年福利服務更需了解少年發展階段的需求,進而檢討整個少年福利整體規劃。因此,我們應該重視少年福利之工作。剛修訂通過之兒童少年福利法是否能夠滿足少年需求,值得詳細的審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