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

第114期 家庭福利政策(2006年06月)

支持家庭福利政策之影響因素:研究回顧與展望

國際學界對於福利方案支持之研究,一直有限(Cook & Barrett 1992 年對美國的研究是少數的例外)。究竟是那些因素影響民眾對家庭福利方案的支持?學界的了解仍頗不足,這方面的研究在開發中國家(如臺灣)更是缺乏。傅立葉(1994)曾探討民眾的福利態度,然而民眾對特定福利方案的態度,非其研究重點。呂寶靜(1995)觸及民意與社會福利,然而皆未做深入的統計檢驗,不易確定究竟是什麼因素影響民眾對福利方案的態度。林萬億(1995)曾研究臺灣地區民眾的福利意識型態,不過,到底是那些因素影響民眾對福利方案的支持?仍缺乏檢證。蕭新煌與張景旭(1995)探討了中產階級的福利態度。不過未探討各種民眾對福利方案的看法。兒童津貼或家庭津貼(children's allowance or family allowance)主要是指給予有兒童的家庭現金給付,以幫助其養育兒童,可說是一種重要的家庭福利政策方案。Pampel及Adams(1992)指出兒童津貼或家庭津貼可能有強化傳統家庭制度的功能,有助於傳統家庭的維持。國內對兒童津貼的主要的爭議包括:財源何處來?是否會導致財政排擠效應?是否應設排富條款?還是不分貧富皆予發放?應照普遍性原則或選擇性原則?應否資產調查?如何才符何社會公平與世代正義?西方福利國的經驗究竟是否成功?台灣是否應走上福利國之路?最近相關津貼政策的討論再度出現,然而究竟是什麼因素影響民眾對兒童津貼方案的看法,卻少有探討。本文一方面根據國外文獻,整理出影響民眾對兒童津貼態度之影響因素,同時指出以往較受忽略的歸因值得注意。

兒童與婦女福利在許多國家的發展較慢,與以下的想法有關:兒童與婦女應待在家中,婦女應照顧好兒童,因而國家並無必要再予以現金給付。兒童與婦女常被視為相關聯的,他們被視為是家庭領域的一部分,且皆被認為不適合公領域之工作。為何照顧兒童通常被視為是婦女的職責呢?至少有以下幾個原因:(1)兒童是由婦女懷胎生出的;(2)一般認為,婦女比男性擅長照顧兒童,因此兒童與婦女被視為有高度的關聯性。相關家庭福利政策的制定,通常是立基於以下的假定:婦女應該在家照顧兒童或其他家人。因而相關政策往往有一項潛在的作用:建立一障礙,使婦女不易離開家庭出外工作,或使婦女缺少出去工作的動機。在此情形下,相關政策可能強化了其依賴性(Miller 1987)。兒童津貼與針對婦女之照顧者津貼的一個潛在作用,正在其幫助兒童與相關婦女並部分修正國家政策,而較不威脅到父權社會的基本假定。因為相關津貼提供,基本上不易增加婦女外出工作之誘因(Miller 1987)。兒童津貼與針對婦女之照顧者津貼因為有類似之潛在作用。

以往對台灣社會福利政策的研究常過重國家自主性(state autonomy),低估了民意與社會力對福利政策的影響。有學者指出台灣「整個醫療保險的歷史,從來不見社會力量的參與」(林國明1998:38)。其實農保在1980年代中期以後的突破,即應與當時的社會力量有關[1]。我國的國家自主性雖高,但在福利政策上並非完全不受民意與社會力的影響。國家自主性也非永久不變的,隨著政黨競爭的日趨激烈,國家自主性與其因應社會壓力的作法皆可能逐漸改變。各黨近年來試圖以年金、津貼等福利政策來爭取民眾的支持,以及1997年國民黨在老人年金(敬老津貼)政策上的急轉彎,都應與為了爭取更多民意的支持有關連。老農津貼的闖關成功,更與國民黨「老農派」立委因選民壓力而不顧黨中央的意旨有關[2]。各類津貼成為備受各界矚目的社會福利方案。這些皆可看出,近年來台灣的福利政策雖不能說是由民意主導,然而民意對福利政策似已逐漸有一定的影響。這也說明民眾對福利政策方案的態度,已愈來愈值得研究。

附加檔案下載
查看更多
發佈時間:2014/03/13
網站導覽 購買資訊
:::

衛生福利部社會及家庭署版權所有 Copyright c All Rights Resserved

115204臺北市南港區忠孝東路六段488號12樓|聯絡電話:02-26531949| 署本部位置圖

建議瀏覽器:Chrome、Firefox、IE10以上版本(螢幕最佳顯示效果為1280*960)

目前瀏覽數: 3882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