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期 科技、創新與福利服務(2018年03月)
日本長照領域高科技輔具創新與福利服務
壹、前言
報導指出,2030 年人類可能面臨「科 技性失業」危機,多數工作有可能被機器 人技術或人工智慧技術所取代。日本「野 村總合研究所」於 2015 年公布一項跨國 合作研究結果,顯示未來二、三十年裡, 日本約 49%、美國約 47%、英國約 35% 的 勞工可能面臨「科技性失業」。這項研究 分析 601 種職業,列舉「容易」以及「不 容易」被機器人技術或人工智慧技術取代 的職業。「容易」被取代的工作特徵包括, 定型化的業務、不需要創造力的業務、不 需要溝通互動的業務。反之,非定型化的 業務、需要創造力的業務、需要溝通互動 的業務,將不容易被取代。不容易被取代 的職業類別,包括:社會工作人員、照顧 工作人員、幼教工作人員等社福相關領域 職 業。 另,世界經濟論壇 2017 年 1 月報 告亦提及,為減輕「科技性失業」帶來的 衝擊,未來可朝照顧經濟發展,創造新的 就業機會與商機(註 1)。
換句話說,未來無論機器人技術或人工智慧技術如何發展,隨著全球人口老化 效應,長照界對照顧人力的需求將有增無 減。長照界需探討的議題是,如何活用機 器人技術或人工智慧技術,減輕照顧工作 的身心壓力,提升服務的品質與成效。
日 本 最新 人 口 推 估(2017)指 出, 戰 後第一波嬰兒潮(1947-1949 年出生)將於2025 年全數邁入老老年期,屆時日本全國75 歲以上的老老人口將達 2,180 萬人,老 老人口占全國人口比將達 18%(註 2)。
眾所周知,年齡結構愈高,失能風險 愈高。日本介護保險 2015 年 10 月份統計 指 出,「65-69 歲 」 失 能 人 口 比 為 2.9%,「70-74 歲 」 為 6.3%;「75 歲 以 上 」 老 老 人的失能人口比提升為 32.7%;「85 歲以上」 超級老人的失能人口比更高達 60.0%(厚生 勞働省,2015a)。再者,日本介護保險制 度下,2015 年的中 ‧ 重度失能人口為 390 萬 人( 註 3), 中 野(2014) 推 估 於 2025 年將增加 100 萬人。中 ‧ 重度失能人口的 增加趨勢,勢必加劇照顧工作者的工作量與身心負荷;若無法有效改善此問題,恐加速日本照顧人力缺口的惡化。厚生勞働 省統計指出(2015b),於 2013 年底日本的 照顧人力缺口已達 10 萬人,於 2025 年人 力缺口將增加為 38 萬人(註 4)。
內匠功(2014)分析日本照顧人力不 足的主因在於「找不到新聘人員」,影響「找不到新聘人員」的因素依序為「薪資 不高」、「工作身心負荷大」、「社會認 同感不高」。為減輕照顧工作帶來的身心 負荷量,降低腰痛等職業傷害風險以及提 升 照 顧 工作 的 效 率 與 產 值,厚 生 勞 働 省(2010a)提出的對策之一係:活用既有的 機器人技術,研發智能型照顧機器輔具以 及活用 ICT 技術減輕長照界文書業務處理 時間。以下將文獻回顧統整日本近十年於 研發智能型照顧機器輔具相關政策與措施。
關鍵詞:日本、智能型照顧機器輔具、健康照護型機器人、國際安全認證ISO13482
作者:徐明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