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

第160期 社會經濟與社會福利(2017年12月)

社會企業的社會影響:臺灣大誌雜誌的街友就業模式

壹、前言
全球化的快速發展,各國政府除了必須解決財政困窘的問題外,更面臨地方企業受到關稅貿易鬆綁與金融海嘯的衝擊所造成的經濟不景氣。因此,各國政府逐漸重新檢視傳統以大量資金挹注企業達到地方發展均衡的思維,透過政策來鼓勵企業在追求利潤之外能夠重視社會價值的實踐,同時也輔導非營利組織採取更多營銷行為來達到財源自主,期望朝向社會企業之路前進。
我國政府為了因應這股浪潮,在2012年頒佈的社會福利政策綱領,以「公平、包容與正義」三大原則作為主軸,在公平原則中明確地指出政府應致力於創造非營利組織與社會企業發展的環境(社家署,2015)。經濟部緊接著於2014年核定「社會企業行動方案」並具體提出「調法規、建平臺、籌資金、倡育成」等四大目標,預期在3年內投入1億6千萬元成功輔導100間新創社會企業、協助50家社會企業參與國際論壇、完成200件社會企業輔導案例以及辦理8項以上的社會企業法規調整案件,極力營造出有利於社會企業創新、創業、成長和發展的生態環境(經濟部,2015)。在相關政策引導之下,臺灣各類型的社會企業如雨後春筍般成立,使得我國社會企業呈現出多元化的樣態。
由上述可知當前對於組織的傳統非營利/營利二分法已不敷使用,加上社會企業的定義尚未一致,使得社會大眾對於社會企業產生誤解或偏見。本研究欲透過大誌雜誌作為案例,透過大誌雜誌的街友就業模式的探討以及其發揮的社會影響,期望能為臺灣社會企業圖像的完備貢獻一份心力。除了相關的文獻收集與分析之外,本研究採用深度訪談法的方式蒐集14位受訪者,包含臺灣大誌雜誌主管2位、街友服務機構實務工作者3位以及9位分別位於臺北、臺中、高雄的銷售員。透過訪談資料描繪出大誌雜誌的就業模式,並試圖了解銷售員在就業提供、賦權、生活品質改善以及社會融合等四個面向中的轉變。
關鍵詞:工作整合型社會企業、社會影響4E架構、街友、就業
作者:黃健庭、官有垣

附加檔案下載
查看更多
發佈時間:2018/11/21
網站導覽 購買資訊
:::

衛生福利部社會及家庭署版權所有 Copyright c All Rights Resserved

115204臺北市南港區忠孝東路六段488號12樓|聯絡電話:02-26531949| 署本部位置圖

建議瀏覽器:Chrome、Firefox、IE10以上版本(螢幕最佳顯示效果為1280*960)

目前瀏覽數: 36194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