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

第159期 友善家庭社會福利(2017年09月)

友善新移民家庭福利服務輸送——以社會排除觀點分析

前言:
全球化浪潮之下所引起的國際移動及社會變遷,使得外籍配偶的婚姻移民現象,成為臺灣最近十幾年來新興話題。根據臺灣內政部移民署的統計(2017)(註1),目前臺閩地區的外籍配偶人數直至2017年 3月底,取得國籍及持有外僑居留證者共有524,017人,已漸漸逼近原住民人數(截至2017年 3月底為止:554,585人),其中尚不包含未取得國籍之外籍配偶人數。加上臺灣地區這十幾年來 年來 經濟成長迅速,隨著經濟蓬勃發展,國民平均所得和生活水準大幅提升,勞動市場漸漸產生了重大轉變,臺灣人漸漸不願意從事危險性(danger)、困難性(difficulty)與骯髒(dirty)等3D行業或薪資較低的製造業加上臺灣人口成長率趨緩以及青少年升學比率提高影響下,高等教育學生人數年 成長,進而延緩進入就業市場,以及臺灣人就業價值觀的轉變,偏向選擇服務業發展,種種因素影響下造成臺灣產業基層勞力有供應不足的現象;臺灣政府於1990年代開放外籍勞工來臺從事基層勞力工作,截至2017年 3月底為止,在臺灣的外籍勞工人數已達到639,326人(勞委會,2017)(註2)。
新移民已儼然成為現今臺灣社會中,繼閩南人、客家人、外省人以及原住民之後的第五大新興族群。由於跨國聯姻增多,新移民女性來臺人數逐年不斷上升,而嫁至臺灣的新移民女性多半肩負著男方家庭對傳宗接代的期待,因此新移民子女人數亦隨之提升。根據臺灣教育部統計處統計資料顯示,直至2015年間新移民子女就讀國中小的人數為207,733人,與2010年所統計的177,027人相比,短短五年增加10萬人,也因為臺灣的新移民人數逐年增加,加上新移民家庭的生育率高,也使得新興兒童人口是來自新移民家庭,而新移民家庭人口增加也衍生一些與跨國婚姻相關的家庭、社會、移民等等議題,在媒體新聞的強力播放下成為臺灣社會的焦點之一。
這些來自不同國家的外籍女性亦或外籍移工,在臺灣也組成了自己的家庭,在臺灣統稱「新移民家庭」,他們都來自不同的文化、不同的背景,這些背景因素在在都會影響他們在臺灣的社會網絡、工作適應與生活適應。對於這一群新移民來說,他們能否在臺灣有著相當適應的生活,不僅臺灣各項生活環境與資源都需提供相當有力的支持外,相對的原國籍之母國的支持亦是重要的。此種現象也類似內地社會由於工業化及城市化之影響,被迫遷移至城市,更因缺乏社會支持及社會保障,也迫使家庭及子女難以融入社會,更難以與社會產生連帶(bonds),甚至造成社會歧視。而資本之累積以及生活、語言及其他資訊造成文化差異與生活水準差異的情形會左右這些新移民、移工們在臺灣的生活適應與社會融合程度的主要因素,也將影響新移民大軍們在臺灣是社會融合(social inclusion),抑或社會排除(social exclusion)。
在新移民子女人數逐年不斷增加的同時,臺灣正面臨嚴重的少子女化,在子女出生數占人口結構比例偏低的情況下,新移民子女卻又占了為數不高的全國子女數之一定比例,且有逐年上升的趨勢,此現象實在不容有關當局小覷。臺灣必須積極面對這一群新移民子女的相關議題,諸如:社會福利服務、相關政策及個人或家庭基本權益等需求;然而社會福利之建構應該配合種族文化的特性,因此,政府在未來規劃新移民子女相關政策與措施時,亦需要考量其各個需求層面的獨特性。

關鍵詞:新移民家庭、家庭福利服務、社會排除
作者:
郭靜晃

附加檔案下載
查看更多
發佈時間:2018/10/01
網站導覽 購買資訊
:::

衛生福利部社會及家庭署版權所有 Copyright c All Rights Resserved

115204臺北市南港區忠孝東路六段488號12樓|聯絡電話:02-26531949| 署本部位置圖

建議瀏覽器:Chrome、Firefox、IE10以上版本(螢幕最佳顯示效果為1280*960)

目前瀏覽數: 41645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