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期 友善家庭社會福利(2017年09月)
另一種社區照顧:友善共老的社區家園建構
前言:
「照顧」(care),已經不只是家庭的議題,愈來愈多家庭無力承擔照顧責任時,照顧必須由社會集體謀求對策共同承擔責任。良好的照顧網絡,不僅是地方社區內存在近便可及、給力可用的照顧人力與支持這些人力的網絡體系,配合上良好的社區照顧實體空間與環境的營造就更理想了。照顧硬體與軟體的營造,固然必須配置資源,但建置設施設備需要針對需求,量力而為。過大和過於專門的設施設備資本投資大、維護成本也高、還需要高度技術,基層的社區照顧網很難轉換承接這種超過本身基礎條件的專門服務。換言之,基層社區照顧網絡建構的關鍵議題在於我們對於基層社區照顧的本質、功能的正確認知與理念,知道它不是正式的專業組織與它是日常生活自助互助的網絡,對基層社區懷照顧據點的想像與期待是關懷支持它們在日常鄰里生活脈絡過程裡量力盡力關懷照顧自他。
臺灣自1990年代開始,歷經少子化與高齡化快速進展的雙重壓力,如何因應兒童、長者以及身心障礙者的照顧需求與品質,已經是非營利組織與營利組織、社區與國家日益迫在眉睫的社會責任。本文首先回顧西方學界與實務界在照顧議題上所關注的性別與照顧工作、社區照顧與國家照顧責任等論述,繼而聚焦於「社區照顧」,先探討臺灣基層的社區照顧關懷據點在國家政策引導下的發展特色與實務限制,進而論及進階版的社區照顧環境,思考與探討臺灣在地的社會團體與組織,如何構思發展硬體的社會住宅環境與軟體的社區網絡,共同分擔個別家庭以及長久以來落在多數婦女肩頭的照顧責任。在臺灣必須建構的社區照顧網絡中擘畫、開創友善共老的社區家園,許一個互助共享與當責共老的未來。
關鍵詞:社區照顧、住宅合作社、友善共老
作者:吳秀照、陶蕃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