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期 友善家庭社會福利(2017年09月)
由國際比較觀點檢視我國的幼兒照顧休假政策
前言:
幼兒照顧相關的休假政策包括許多不同類型,如產假、陪產假、育嬰假、家庭照顧假等,這些照顧相關休假對於國家政策的整體規劃有相當的重要性,特別是在幾個政策的面向上:首先,幼兒照顧休假涉及到勞動市場的規範與勞動力供給,尤其是女性的勞動參與;其次,這些休假政策對於兒童照顧的提供、家庭就業與照顧責任的分擔、性別平等的促進皆有重要的影響,並關係到幼兒權益之保障;再者,隨著少子化的趨勢,這些相關政策與福利供給,某程度也可能影響生育的意願與行為。基於以上的重要性,目前世界各先進國家儘管在制度設計上有所差異,大多都已發展出某種類型的幼兒照顧相關休假政策(Moss & Kamerman, 2009)。
我國近年來隨著社會、經濟、人口、家庭結構的轉變,為減輕家庭的照顧負擔、鼓勵女性就業、協助家庭達到工作與照顧責任的平衡,在幼兒照顧相關的政策上亦出現許多新的發展與變革,尤其自2002年施行「兩性工作平等法」(後更名為「性別工作平等法」)後,對於產假、陪產假、育嬰假等措施都有進一步的規範,雖然在育嬰假施行初期僅提供育嬰留職停薪的權利,對於使用育嬰假的父母並沒有提供津貼的支持,但在相關團體及政府的倡議與推動之下,陸續於2009及2010年修正「就業保險法」、「公教人員保險法」及「軍人保險條例」等相關法令,透過社會保險的方式提供育嬰留職停薪津貼,使更多父母能夠在育嬰留職停薪期間領取津貼,補充這段期間的所得,以強化育嬰假政策的落實(Tsai, 2012)。
儘管我國的幼兒照顧休假政策在近年來已有進展,使有幼兒的家庭在就業與兒童照顧之間能有更多的選擇,然而這些休假制度與津貼的提供是否足以滿足兒童、父母與各種家庭的需求?是否可進一步改進?該朝哪些方向改進?都是非常值得探討的議題。雖然在不同的政策架構與環境脈絡下,我國未必能夠直接複製其他國家的制度,但國際比較仍可有助於理解國內外幼兒照顧休假政策之制度特徵與差異,以作為未來相關法令與政策修訂之參考。因此,本文採取國際比較的角度,分析我國與世界各國產假、陪產假與育嬰假等幼兒照顧休假之期間長度、給付額度及制度設計上之差異,以呈現我國現行之制度與世界先進國家相比處於什麼樣的相對位置,並就可能的調整與修正方向提出建議。
關鍵詞:產假、陪產假、育嬰假、性別工作平等法、OECD
作者:蔡培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