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

第100期 特刊(2002年12月)

原住民地區社會福利網絡的初步建構:從生態觀點思考

從事原住民事務的行政工作五年多來,發現一些有趣的現象:那些從原住民地區來都市討生活的人,大都會聚居在一起,而形成一個聚落,這些聚落在臺北都會區有汐止的「花東新村」、新店的小碧潭社區及臺北縣的三鶯橋下。這些都是違建社區,而這些社區不是依山就是傍水,政府雖嘗試協助他們遷居國民住宅,但多數原住民仍然選擇依山傍水的違建聚落。這些人大多數是阿美族,有阿美族的同事就表示「阿美族人一天看不到海,心裡會難過得睡不著覺」,雖是玩笑話,但也道出阿美族的自然環境情結。

與原住民相處並有些認識的人大概會發現:不同族群原住民的體型各異,分布在海岸線的阿美族身材高挑,而分布在高山地區的布農族則具五短身材。原住民朋友說阿美族要下海捕魚必須腳長,布農族要上山打獵必須腳短,或許也是玩笑話,但這也道出自然環境影響生活的深刻。

與自然環境的關係似乎明顯的塑造原住民的生活型態。生態觀點倡導者Bronfenbrenner早指出人類發展的過程係受到數個生態環境系統的影響。本文即欲從生態的觀點來檢視原住民地區的社會福利需求並建構福利網絡。

附加檔案下載
查看更多
發佈時間:2014/03/12
網站導覽 購買資訊
:::

衛生福利部社會及家庭署版權所有 Copyright c All Rights Resserved

115204臺北市南港區忠孝東路六段488號12樓|聯絡電話:02-26531949| 署本部位置圖

建議瀏覽器:Chrome、Firefox、IE10以上版本(螢幕最佳顯示效果為1280*960)

目前瀏覽數: 39477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