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

第100期 特刊(2002年12月)

社區大學與學習型社區

社區大學是臺灣教育改革的奇蹟,只有在臺灣社會力釋放後的土地上才有可能滋長,一方面要有人願意站出來,為臺灣地區的成年大眾開闢一片社區終身學習的天地;另方面要有從善如流的教育行政官員,願意灌溉社區成人教育的弱小樹苗;更重要的是有一群學習動機強烈的社區民眾,社區大學才能不斷成長茁壯。

設立社區大學的構想,源自民國八十三年臺大數學系黃武雄教授的倡議。從教育改革逐步演進到社會重建,是民間團體教育改革運動的基本理念;推動社區大學,以活化社區、解放社會力、培育公民參與社會事務的能力,成為教育改革運動的主要著力點。民國八十七年三月,民間關心教育改革人士組成了「社區大學籌備委員會」,著手在全國各地推動社區大學的設立,並於六月首先獲得臺北市政府與新竹市政府的大力支持。在臺北市政府教育局的經費支持下,民國八十七年九月二十八日全國第一所屬於平民大眾的文山社區大學誕生在木柵國中。第二所社區大學,新竹市青草湖社區大學亦於隔年三月一日正式開學。自文山大學、青草湖社區大學開辦以來,各縣市與部分鄉鎮的地方政府,均對籌辦社區大學展現高度的興趣與期望,推動社區大學業已蔚成另一項的臺灣奇蹟。及至當前的統計資料,全臺灣各地區已成立超過四十五個社區大學,且逐步從各縣市蔓延到各鄉鎮,成為各鄉鎮長展現重視文教活動的最重要指標。

縱然社區大學成為當前臺灣政治人物的最愛,各縣市教育經費普遍叫窮的情況下,縣市長仍然堅持要辦社區大學;各鄉鎮的教育經費本就從缺,鄉鎮長仍然希望編列經費預算來辦理社區大學;教育部更是錦上添花,每年編一億元的社區大學補助經費,補助社區大學的辦理單位以及相關抬轎的社會團體。然而社區大學的經營理念及其在當前臺灣社會發展所面臨的危機與挑戰,以及對於學習型社區的營造,可能產生的影響,皆值得關心臺灣社會與教育發展的人士共同來關心。

本文先探討社區大學的危機與挑戰,再從學習型社區的理念與營造策略,逐步推論出社區大學如何成為推動學習型社區的發動機,為學習型社區建構可長可久的永續發展機制。

附加檔案下載
查看更多
發佈時間:2014/03/12
網站導覽 購買資訊
:::

衛生福利部社會及家庭署版權所有 Copyright c All Rights Resserved

115204臺北市南港區忠孝東路六段488號12樓|聯絡電話:02-26531949| 署本部位置圖

建議瀏覽器:Chrome、Firefox、IE10以上版本(螢幕最佳顯示效果為1280*960)

目前瀏覽數: 3458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