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

第100期 特刊(2002年12月)

社區法制定的準則與社區法草案

楊孝濚(民八十八年)在「社區法制定必要性分析及其內涵」一文中,分析由於在全球意識逐漸形成,地球永續存在,人與自然和諧並存,人類社會共存共榮,互尊互信的全球主義逐漸凝聚共識的過程中,強調多元和各別特質的社區主義更為明確和落實。這也是走向下一世紀多元化資訊社會的特質。臺灣為順應全球主義逐漸凝聚共識的過程中,強調多元化資訊社會的特質。臺灣為順應全球主義和社區主義的潮流和共識,在過去十年來亦相當程度政策性的調整和具體措施的落實。

首先在文化政策上逐漸從大一統漢文化的意識型態上蛻變成為互尊共榮的多元文化體制,從原住民入憲,以及推展原住民文化教育,推展母語教學,落實基層文化,推展傳統文化無論戲劇、藝術、文學、音樂都突顯多元文化特質,各文化間均有其不可替代抹滅的獨特性。更使臺灣文化走上世界,成為地球村多元文化的一環。而多元文化的根都堅實的落在社區之中,使其生根、發芽、成長,成為臺灣文化主體。

而在環保意識上,永續發展已成為社會主流共識,地球只有一個已成為推動環保運動主體口號,而地球在逐漸解體毀滅中,也是每一位推動環保運動者的警言。人與自然和諧關係的建立,從過去十年來,我們國家為保育工作所做的努力。臺灣熊的足跡再現,梅花鹿野放,蘭花重回蘭嶼。甚至於環保和經濟並重,兩者衝突環保優先的條文入憲,更顯示政府推展環保的決心,當然臺灣仍然面臨水、空氣污染的問題,水土保持問題,土石流問題,垃圾氾濫成災問題,酸雨、核廢料,稀有動植物滅絕等問題。但環保意識已逐漸在社區生根,已逐漸在下一代生根,環保的落實推展成為民眾選舉執政者的主要指標,宜蘭縣之環保著稱,而有民進黨長期執政的事實,成為政府落實環保政策的主要考量。

而生命共同體和命運共同體以及生活共同圈之規劃,更落實社區工作和社區主義的建制,與傳統文化地緣關係延伸的守望相助體制之建構,更是確保社區內居民生命和財產的最佳利器。不僅警政署落實推展,民間自發性的守望相助體制更為活躍,而良好的守望相助體制成為社區發展的最有力的工具和原動力。

更具體的還是內政部八十年五月一日所頒布實施的「社區發展工作綱要」,將社區發展工作認定為人民團體的工作模式和內涵,由政府協助民間自主規劃,使社區發展工作中生產福利建設、基礎工程建設和精神倫理建設真正落實在社區的基礎上,使社區發展工作更具草根性,更能凝聚社區共識,更能滿足社區居民需求,並更能促進社區之發展。而在內政部及直轄市以及各縣市政府主動推動下,已發揮實質之成效。尤其最近幾年來,社會福利需求日益擴張,社會福利專業體制建構更為落實,社會福利體制亦趨於完整,全民健保、國民年金、失業給付也在逐次規劃建構之中,而福利社區化以及建構以社區為中心的福利服務體系之建構,也成為主流的政策,由內政部經費和專業人員支援的實驗社區,已有相當明顯的成效。

從以上的分析之中,充分顯示為建立互信互尊共存共榮地球永續發展的全球意識,向下扎根的社區主義更具重要性,否則必然自外於地球村之外,成為地球村民的疏離份子,而我們國家過去走向世界,進入國際社會的努力,但必須依賴更堅實的社區,要紮實的立足臺灣才是放眼天下,成為地球村的一員,分享地球資源也負擔世界的責任。落實社區應是我國最明確的政策規劃之方向。而社區法的制定,比社區政策更加明確實務和可運作,亦是社會和國家發展的原動力。

但是社區法制定必要性的呼籲並沒有得到政府行政體制的熱烈支持,也沒有引起立法院立法委員們的興趣,亦沒有形成社會的力量來支持社區法制定,政府各單位仍以其本身的職責,各自推展社區發展工作,文建會的社區總體營造仍在從社區文化向下紮根的工作,剛成立的原住民委員會亦在積極推動原住民母語教學,文化認知,原住民自治運動的推展,教育部的社區大學也逐漸落實在社區的基礎上,警政署的守望相助,以及建構社區治安維護網絡,也逐漸落實在社區基礎上,而內政部社會司不僅更進一步落實社區發展工作綱要的內涵,更在各社區推動福利社區化的工作,使社區成為福利服務的樞紐地位,尤其建構社區長期照護的模式,更是社會福利服務的主體工作。因此建制社區法有其急迫性及必要性,方能凝結整體社會發展社區的力量,作為我們國家走向全球化最堅實的基礎。

附加檔案下載
查看更多
發佈時間:2014/03/11
網站導覽 購買資訊
:::

衛生福利部社會及家庭署版權所有 Copyright c All Rights Resserved

115204臺北市南港區忠孝東路六段488號12樓|聯絡電話:02-26531949| 署本部位置圖

建議瀏覽器:Chrome、Firefox、IE10以上版本(螢幕最佳顯示效果為1280*960)

目前瀏覽數: 39444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