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期 特刊(2002年12月)
從虛擬社區的興起看社區發展的未來
社區(Community)一詞,經檢查幾本中英文字典並參考《牛津高級現代英文辭典》(Oxford Advanced Leaner’s Dictionary of Current English)的解釋,摘出三種定義:(一)同住於一個地區並視為一體的人群;(二)由同一宗教、同一種族、同一職業或其他共同利益所構成的人群;(三)共享、共有及共同參與的一群人。(徐震,一九八○:廿五─廿七),對於第一種情況,我們稱之為「地緣社區」,即人與地的結合,以聚居地為中心;第二種情況,稱之為「事緣社區」,即人與事的結合,以共同利益為中心;而第三種情況,即今日新興的「虛擬社區」(Virtual Community),以網民(Netizens)共同參與的興趣為中心。雖然這三種社區各有其不同的型態、組織與功能,但卻同具有一種在互動中的情誼功能。英文中的Community一詞,據James A. Christenson的考證,在古希臘文中,特指在社區中因互動而產生的情誼或友誼(fellowship)(Christenson, 1980: 4-5)。因此,虛擬社區雖然突破了人際關係中的地理因素,但仍然具有社區一詞中的心理互動與情誼關係,故仍然可以列為人類社區生活的一種。亦有人譯為「社群」,視為Social groups之一種,自無不可。但未能表達出社區一詞中的情誼而已。至於中文「區」字的形象雖有三面框框,但現在已不必以地域為限。故本文仍譯為「虛擬社區」以便與「地緣社區」作為比較。
社區的型態與功能隨時代的移轉與社會的變遷而有所不同:人類在遊牧時代,居民逐水草而居,其社區是流動的;農業初期,居民多聚族而居,安土重遷,乃形成一種比較穩定的「血緣社區」,在農業時代後期,交通發達,人口流動,乃形成比較異質的「地緣社區」,到了工業時代,職業繁多,次文化團體增多,乃有因共同利益關係而形成的「事緣社區」,到了資訊時代,電腦普遍應用,網際網路(internet)發達,乃有虛擬社區的出現,這自然是時代推移中社會變遷的結果,然而,由於虛擬社區的興起與事緣社區的興盛,使得地緣社區的功能與結構有所減弱,而現行的社區發展工作也必然要隨著它的案主群的轉變而有所轉變,此為本文試從現代社區的演變看社區發展未來的動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