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期 國際公約與臺灣社會福利發展(2017年03月)
社區工作、人權觀點及社工教育與專業發展之初探
吾輩皆知,社區工作與個案工作、團體工作並列為社會工作三大方法,亦是較晚形成認可之社工專業。而臺灣社區工作及社工專業發展,更與社區發展政策如血濃於水般密不可分,雖然推動過程脫離不了當時為政治服務的背景環境(林萬億,2011:2-17),如今在全球化與資訊化的潮流,臺灣社會變遷同時受到國際社會的多元影響,若不能究其歷史脈絡,亦無法耙梳臺灣社會福利政策與社工專業的發展根由。另外,社工專業建構過程也遭遇到不同課題,比如東西方的社工教育與文化霸權、經濟壓迫、少數族群、公民權利、民族主義的交互作用等問題,還有社工教育、實務與理論運用的本土融合及修正問題,以及政策立法與社工專業、經濟發展與社會福祉的關聯性等諸多發展(鄧紅風譯,2004;宋麗玉等,2010;呂寶靜編,2011;李明政譯,2012;羅秀華譯,2012;陳穆儀、施怡廷、郭姵妤譯,2013;汪琪,2014;林勝義,2016;黃琢嵩、鄭麗珍編,2016)。
本文認為,從國際社會變遷到臺灣社會福利政策推動與社工專業發展間,有其必然的因果關係,如何理析貫穿其中的普遍觀點,以利國家政策、社工教育與實務工作的共同進步與推動,做為兼顧臺灣本土社會工作研究與人民權益保障的實務基礎,絕對是國家福祉建設跨專業領域的優先任務。本團隊嘗試從社區發展的歷程,結合社區工作目標,強化社工專業如何與社區工作發展共同深化,同時保障社區居民與服務對象的權益來討論,並引用國際人權發展的觀念導入,得以彰顯在社工專業的實踐意義,及對社會福利、政策教學進行實務與教育上的反思。當然,上述議題過於龐雜,雖無法單純以社工專業來論述,在暫無相關整合資料可以參考下,僅可能朝向本土實務觀點的操作經驗來說明,這是本文限制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