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期 保護性社會工作(2016年12月)
澎湖縣推動社區健康營造對居民健康行為之影響
國民的健康程度代表著國力,而且也可用來評量國家先進的程度,亦是展現國家競爭力的關鍵。國民的健康不僅跟經濟成長與社會安定有關,更會對該國興衰產生莫大影響。因此,長久以來與國民健康相關的議題始終為學界廣泛研究。世界衛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於1986年提出了「健康促進計畫」(Health Promotion Project),而其中的「健康城市計畫」(Healthy City Program),清楚地提出健康城市的遠景,透過地方力量的結合,由社區居民、政府、企業、民間團體等形成共同的意識,為發現並解決地方上與健康相關的問題而努力,以營造健康的城市,達到全民健康的目標(葉金川,2000)。我國行政院衛生署於1999年起,開始推行「社區健康營造計畫」,希冀藉由社區居民及社區內的團體成立「社區健康營造中心」,透過多方資源的整合及居民自主意識與活動來提升社區內整體的健康環境,以達到建構「健康社區」的目標,建立一個健康的生活環境與習慣。健康營造計畫的推動,係由民眾參與制定社區健康營造方案並共同執行,藉由改變社區居民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及型態,期能逐漸建立民眾「防患於未然」與「健康能營造」的觀念,增強社區對於健康促進之自主性及自發性,以達到健康社區之目標(趙坤郁,2006)。
從行政院原衛生署的統計資料發現,澎湖縣2010年死因前五大排名為惡性腫瘤、心臟疾病(高血壓性疾病除外)、肺炎、糖尿病、腦血管疾病等五項慢性疾病(衛生福利部統計處,2014)。由於澎湖縣醫療資源相較於臺灣本島顯得匱乏許多,使得澎湖縣居民於慢性疾病的治療不但較本島居民困難許多,同時也較易惡化。但相關研究指出:居民的健康行為提升,如戒菸、戒酒、戒檳榔、增加運動,則可以減少慢性疾病的發生(國家衛生研究院,2013);因此,澎湖縣政府亦於2002年起大力推動社區健康營造工作,十餘年來已陸續在一市五鄉中輔導設立多個社區健康營造中心;儘管社區健康營造工作確實獲得許多正面效益的評價,但是有關社區健康營造對於澎湖居民健康狀況的影響為何?又參與社區健康營造是否會造成居民健康行為的改變?這些議題似乎至今仍缺乏系統性的探討。因此,本研究的目的即在於探討社區健康營造對居民的健康行為的影響,並探討有無參與社區健康營造的居民,他們在運動參與行為的程度是否有所差異?研究結果也可提供澎湖縣政府政策評估與未來施政規劃之參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