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

第155期 本土化、國際化與社會工作教育(2016年09月)

翻轉中的臺灣社會工作教育:專業化、多元化與全球化的糾結

「社會工作正以許多不同的方向改變中,由於社會工作是其所存在的福利體制的產物,因此不同國家的社會工作會有差異…社會工作者與社會工作教育者最近已經致力於強化其全球連結與共同合作,重新建立一個新的、大家都同意的國際定義,並且探討提供社會工作教育國際標準的可能性。然而,不同大陸的社會工作處境依然有很大的歧異。」(Adams, Dominelli and Payne, 2005: xix)

 

這是一個尋求改變的時代,二十一世紀的劇烈環境變遷,挑戰著上個世紀所建立起來的理念、信仰、價值、乃至制度,作為一個二十世紀末才在臺灣成形的專業,社會工作也無法置身其外。翻開自己的檔案,2003年1月7日曾有一篇寫了一半的文章〈專業的重構:對臺灣社會工作教育的思考〉,是這麼開頭的:

「最近接到社工專協傳來的一封電子郵件,有位社工同仁得知其他助人專業已經逐漸形成其群體的標準與共識,引發了他關心我們自身的專業發展,在社會工作師法與執照考試執行了這麼久之後,社工是否已形成足夠壯大與自信的專業社群,建立起其無可取代的地位?他最後語重心長地表示自己是『漂流社工』的定期讀者,但絕不希望社工一直在漂流!…社工專業、教育,與實務也是不易截然區分的,因為專業的認同與職能是來自於教育模塑的過程,透過這個過程訓練出來的學生投入實務界之後,會直接面對來自案主群與社會環境變化的壓力,而社會工作專業存在的價值與社會工作教育的有效與否,在實務過程中受到嚴格的檢證,進而反過頭來影響社工教育的變與不變,甚至更進一步影響下一代社工學生的專業性…。」

但時至今日,臺灣社會工作教育發展走向的問題已較當時更為複雜,糾結著至少三道不同路線的爭辯:一是自臺灣開始有社會工作起即不斷爭取的「專業化」,這是二十世紀時每位社工師生心中的大夢,終於成形於1997年通過的「社會工作師法」;二是隨著社工師法通過而來的社工師執照考試制度,錄取率不穩定所造成的考試挫折與考試引導教學引發的反彈,伴隨著社工勞動市場階層化與工作條件不佳等問題,終於在青年社工學生之間發酵,而有了「多元化」與回歸學生學習主體的訴求;但幾乎在同時,全球化下社工職場往海外擴張的趨勢也已開始,尤其在新加坡大舉至臺灣召募醫療社工人才的刺激下,許多具碩士學位、擁有社工師執照與專科證照、完成職場養成教育訓練的青年社工選擇赴海外發展,這不僅是人才外流的議題而已,更引發臺灣社工教育是否能與海外接軌的重要討論。

這篇文章嘗試從這三道路線爭議切入,釐清臺灣社會工作教育面臨的複雜挑戰,並試著以臺灣社會工作教育學會理事長的身分,綜合理監事會議與社工系所主管會議中的討論,提出一些看法供社工界參考。

附加檔案下載
查看更多
發佈時間:2017/09/21
網站導覽 購買資訊
:::

衛生福利部社會及家庭署版權所有 Copyright c All Rights Resserved

115204臺北市南港區忠孝東路六段488號12樓|聯絡電話:02-26531949| 署本部位置圖

建議瀏覽器:Chrome、Firefox、IE10以上版本(螢幕最佳顯示效果為1280*960)

目前瀏覽數: 29066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