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

第154期 臺灣社區發展50年—回顧與前瞻(2016年06月)

社區發展的新能量-以社區為基礎的在地服務

落葉歸根,我選擇了我要的方式
就是有一股力量無形中在牽引著我,我稱它就是落葉歸根吧!我一生中走過美國、馬其頓、聖文森、約旦、法國、泰國等無數個國家,繞過大半個地球,這是我的工作,雖然我很能適應當地文化,熟悉各國人土風情、社交禮儀,這些經歷一天一夜也談不完,但在人生旅程中,總是有個聲音在呼喚著我,就是我的故鄉-東勢區,尤其是快接近退休那幾年這聲音越來越強烈。在我年輕時,不管走到哪一個國家,只要一有休假,我總是想盡辦法奔回我的家鄉我的社區。
我知道退休後會回到那裡,我嚮往傳統社區的宅院、村莊,四周瀰漫濃濃的鄉土情、社區愛,在我身體還可以的時後,每天可以在社區裡種種花、養養草、參與社區活動;呼吸社區熟悉的空氣,和一般人一樣和左鄰右舍打招呼、聊聊想聊的事,互相幫忙…」

陳外交官[1]是退休的駐外大使,現年73歲,5年前退休,他選擇回社區安老,現階段他怡然自得,這是他要的養老方式,他平時會到社區關懷據點與長輩分享各國文化,參與活動。認為據點的服務模式有別於其他國家,他稱在地服務方案。

家,它的位置就在社區內,對一個人而言,家和社區是再熟悉不過的環境,在我們的一生中賦予的意義很難有其他的東西可以取而代之。家庭和社區是相互連結的,個人和社區的關係也反映著他和社會的整合度。國內這幾年來推展很多以社區為基礎的在地服務方案或計畫,為何會吸引像陳外交官一樣的居民認同?或許在地化服務的特質之一,就是強調運用在地力量,提供符合當地特定文化使社區居民接受的服務模式。

本文擬探討國內推展多年以社區為基礎的在地服務方案,在社區的發展上產生哪些新能量?包含社區在提供可近性的福利服務扮演重要角色的理論依據、國內推展以社區為基礎的在地服務概況、在社區發展上產生的新能量、可能的限制以及建議等,期望對公私部門推展以社區為基礎的在地服務方案有所助益。

附加檔案下載
查看更多
發佈時間:2017/06/20
網站導覽 購買資訊
:::

衛生福利部社會及家庭署版權所有 Copyright c All Rights Resserved

115204臺北市南港區忠孝東路六段488號12樓|聯絡電話:02-26531949| 署本部位置圖

建議瀏覽器:Chrome、Firefox、IE10以上版本(螢幕最佳顯示效果為1280*960)

目前瀏覽數: 38678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