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

第152期 企業公民與社會責任(2015年12月)

我國企業社會責任之實踐——《高齡社會白皮書》提供的機會

根據行政院國家發展委員會(2014)推估:預估我國在2018年從高齡化社會(65歲以上人口占7%)邁入高齡社會(65歲以上人口占14%),2025年將正式邁入超高齡社會(65歲以上人口占20%),面對社會人口的快速變遷,國內有些媒體報導常用「銀浪來襲」、「老人問題」等負面字詞來形容高齡社會的到來,將人口老化描述為一個嚴重的社會問題,社會上甚至存在對老人「老弱病殘窮」的刻板印象與年齡歧視;但從社會創新的角度來看,面對社會人口結構快速變遷帶來的各項挑戰,背後隱藏著更多新的發展機會;美好高齡社會的建構,應該是一種可以實現的願景,亦是公民社會力量的體現。

公民社會的進步發展,與政府部門、商業部門與非營利部門等三個部門的順暢交流互動息息相關(馮燕,2004),其中各部門有其特定的角色功能,也有需與其他部門互補、互動,甚至相互支援的地方。譬如:政府的行政功能,主要是制定具有前瞻性、能夠引領社會發展、解決社會問題的政策;商業部門主要在創造利潤價值、滿足社會需求,並盡納稅義務;至於非營利部門的功能,則在發掘並滿足社會上少數、弱勢的需求,以求社會發展的平衡性,以及帶來民主社會社會力發展的希望。

面對「高齡化」帶來的影響,近年來政府持續推動相關政策,如行政院修訂《人口政策綱領》、《社會福利政策綱領》,以及《老人福利法》、今年5月通過的《長期照顧服務法》、今年6月送進立法院的《長期照顧保險法》草案等政策法規,還有許多相關方案計畫,包括「人口政策白皮書」、「高齡社會白皮書」、「友善關懷老人服務方案」第一期與第二期計畫等。人口快速老化是我國的社會現象,如何凝聚高齡社會未來的共識、加速做好迎接高齡社會來臨的各項準備是當務之急,行政院今年核定的《高齡社會白皮書》將扮演重要的政策指引。

過去,政府多數的老人福利政策資源,是挹注在協助弱勢失能老人的長期照顧上,從老年人口組成結構來看,需要照顧的失能老人占所有老年人口的16.5%,健康及亞健康的老人占83.5%,面對持續成長,且為數更多的一般老人及其家庭需求,政府實需要更積極的政策回應。行政院103年開始規劃《高齡社會白皮書》時,曾邀請跨部門、專業、領域的產官學研各界代表進行開放空間會議,藉以腦力激盪、凝聚共識,然後多次邀集相關部會進行研商,最後才拍板定案。翻轉傳統的老人政策思維,整部《高齡社會白皮書》是以「健康促進」為核心精神,政策目標對準「增加健康年數、減少失能人數」,願景為「建構一個健康、幸福、活力、友善的高齡社會」,期望建立我國高齡社會的新圖像。社會人口快速老化,是我們整個社會要共同面對的未來,單靠政府部門的力量無法做好充分的準備,如何建構一個自助、互助、共助的未來高齡社會?公私協力絕對是一個重要且必要的策略。傳統的政府社會政策,多以與非營利部門合作為主,厚植民間實力,發展民間輸送服務體系是重點,但當前階段性任務達成,而且社會需求快速遽增,又面對很多新的挑戰,實在需要結合三個部門的力量才能適當應對。

附加檔案下載
查看更多
發佈時間:2016/12/19
網站導覽 購買資訊
:::

衛生福利部社會及家庭署版權所有 Copyright c All Rights Resserved

115204臺北市南港區忠孝東路六段488號12樓|聯絡電話:02-26531949| 署本部位置圖

建議瀏覽器:Chrome、Firefox、IE10以上版本(螢幕最佳顯示效果為1280*960)

目前瀏覽數: 28918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