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期 企業公民與社會責任(2015年12月)
企業推動志願服務模式:拓凱實業的行動分析
作為一個人類社會普遍存在的善行,志願服務的樣貌,隨著社會環境之改變與文化的差異,呈現了多元的面向。近年來,投入於短期志工(episodic volunteers)、企業志工(employer-supported volunteering)、國際志工(transnational volunteering)與虛擬志工(virtual volunteering)的人數,是志願服務中成長最快速的幾個領域(Rochester, Paine and Howlett, 2010)。本文所關切的企業志工,已經在許多國家受到政府、企業與非營利組織所重視。舉例來說,英國政府從2001年開始的《公民權調查報告》(Citizenship Survey)中,就增加了與企業志工和企業公益捐贈等相關統計納入,顯見對此議題的興趣。就企業志工而言,加拿大的調查也指出,在1千7百萬就業人口當中,就有5百萬人因得到雇主的支持,而投入志願服務(Speevak & Kaleniecka, 2014)。然而,對於企業志工的意義、動機、發展與正當性,也有人提出質疑:以營利為目的的企業組織,為何要鼓勵員工投入非營利性的服務工作?動機是否單純?員工是否真的出於自願?抑或,這只是一種形象包裝?
雖然,目前臺灣政府仍缺乏明確的推動企業志工政策,但近幾年來,臺灣的企業與部分地方政府,則已經積極開始推展企業志工方案。不少地方政府的志願服務推廣中心,都曾經舉辦過企業志工研討會,邀請企業與非營利組織分享企業志工方案的實際經驗;甚至已有幾個縣市政府,在志願服務獎勵表揚中,特別設立了企業志工獎,以表彰推動員工從事志願服務績效優良的企業單位。然而,在推動企業志工的過程中,諸多的困難與挑戰仍然存在:首先,企業高階主管對於志願服務的認知不足,故而質疑企業推展志願服務的必要性;再者,企業的員工也未必真有意願參與志願服務,甚至質疑企業推展志願服務的動機。第三,即使企業有心推動志工方案,也未必有能力開發志願服務方案,或無法找到適當的服務場域與合作夥伴;第四,非營利組織與企業組織間存在的文化差異,不可避免地,造成合作過程中的溝通困難。
本文將先以文獻檢視來說明企業志工的意義、企業志工的發展脈絡,以及推動企業志工的模式;其次將從作者實際參與推動企業志工的經驗,以中部企業--拓凱集團的企業志工方案為例,探究臺灣推動企業志工的模式。本文兩位作者,近年來在中部地區,藉由拓凱教育基金會之推廣與媒合平臺,實際推動「大臺中企業志工日」活動,目前已連續進行四年,且已經成功推展四十餘家企業,直接、同步參與員工志願服務之推動;且大量地與各類非營利組織合作,提供服務需求與志工方案。最後,本文將分析影響企業志工方案推展的阻礙因素,期能在企業、政府與非營利組織的努力下共同克服障礙,使企業與社區能更加融合。